近日,广州华师附中公布了2016年奥校特长班、创新人才实验班、大学先修实验班招生计划,引起众多家长、学生关注。在一些人眼中,华附的学生是一群竞赛“疯子”,在校长朱子平看来,华附并非以培养学生竞赛、高考为目标,而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他认为,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华附正是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以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为使命,培养可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
中学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奠定基础
每个中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华附的特色是什么?朱子平认为,从华附成立至今,华附都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华附要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那么,怎样的孩子,适合报读华附呢?在校长看来,孩子们在基础阶段一定要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体来说,首先是要求学习能力比较强;其次,对于初中的奥林匹克集训队来说,是需有数学、物理等方面有天赋的孩子。高中方面,还需要在相关的竞赛方面有特长;创新人才实验班、大学先修实验班,要求学习能力强或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有创新精神等。
优习广量升得上件学aad5途慧3b6165f9公东网bedf有软b6ee科元心心限技4b0c-b679司 朱子平认为,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而自主创新能力强,关键在于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提升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大学的任务。学生要想走得稳、走得远,根基就要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要当作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来抓。“我们就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进一步提高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紧迫性的认识。”朱子平认为,每个校长都应思考:基础教育阶段到底应该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担负怎样的责任,换句话说,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教育应该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些什么,怎样做?
在朱子平看来,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着力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趣味”,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可以说,华附的奥班、创新人才实验班、大学先修实验班都是围绕这一目标探索人的潜能开发和特殊潜能的人才培养。
华师附中改革课程 开发学生多元潜能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证明,个体在智商、气质、爱好、志向等各个方面存在天生的差异,如果学生在成长关键期没有施以适当的教育,就无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发展个体的内在潜能。朱子平指出,学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学校课程建设就是为学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为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华师附中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一方面优化课程结构,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课程,切实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不随意增加课时。另一方面,满足不同个性需求,开好校本选修课程。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常常是在某一方面、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有特殊兴趣和才能。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华附构建起一个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四大模块共100多门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多元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在很多学校都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时候,华附也在做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事情——为期一周的农村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体验、穿越大沙漠、美国的跨太平洋绿色行动、澳洲科考等等。朱子平说,很多人都不明白华附为什么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组织那么多的节日和社团活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课程支撑。这些活动本身就是系统课程中的一部分,为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难得的机会和舞台,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这种磨练意志、知识应用、开阔视野的平台。”华附希望培养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度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合理的知识结构、会独立思考并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有良好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学生。“这些标准看似抽象,但学校做的任何事情,包括给学生开设的课程、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等,无一不是为这些培养目标服务的。”
升得上途元心心公447d限优习慧3b6165f948a1-b679的秀网bedf径广量科软b6ee9646司高学aad5技4b0c秀4c6be642东4cccc11c有件 教育更需要“工匠精神”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朱子平认为,中国要走向现代化,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成千上万各方面各行业有着精益求精精神的人才。教育更需要精细和认真,更需要一丝不苟,这种一丝不苟是对待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科,都要有做到极致的精神。如此,才可能源源不断培养出优秀学生。
为此,朱子平上任校长之初,就把目光放在两个重点问题上: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即一定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学校的教育科研。他认为,虽然是做基础教育,但像华附这样的学校,应该以科研为引领,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在教育科研方面有所建树。
除了增强软实力外,学校的环境、设施等硬件条件也提高了。“长期以来,华附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地位和发展很不相符。在多年的呼吁下,去年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拨了部分款来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朱子平说,“我们把钱用在刀刃上,区分轻重缓急,从学生最需要的教室、实验室、运动场馆和食堂开始改造。现在的教室、实验室和运动场馆焕然一新。学校食堂改造后通过了食品安全A级评估,学校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