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计划
徐晓彤
1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是做好一个计划的前提,关乎各个学科安排时间的长短和投入精力的多少。
拿出一张纸,将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范围在纸面上列出来,再对每一部分进行评估。
如语文,可将考试内容划分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默写,选考,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当对着现代文阅读这一项时,请回忆考试测验中失分的原因,是做题时不能很好划分层次导致概念混淆?还是时间不够用需提升速度?
又如数学,你可以将此划分为导数,圆锥等板块(这通常是一轮复习时采用的划分方式),或者直接划分为选择填空,基础大题,压轴题,选做题(这通常是临近高考的复习方式)。
如此类推,明确自己的短板。
2计划的可行性和安排的合理性
审视自己能够利用空余的时间,如早读前,午休前,午休后或晚修完成作业后。用日历一样的表格写下自己每天要做的事,这些事就是你在第一步“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里总结出来的。
如何让你的时间安排更合理,计划更具可行性,这里提供几个建议:
(1)零散时间可以记背知识,大块时间可以对某方面专题进行整理归纳。
(2)针对短期内测验,大块时间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针对大考,建议做到全面备考,各科均涉及,不偏颇。
(3)计划不用过于详细,只需自己心里清楚。
(4)做计划时要考虑各科作业与课程所占用的时间,不能放弃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自行一套,也不要安排太多任务,超过自己的承担范围,预留一些空余的时间,避免压力过大。
3执行力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个这样一个经历:下定决心要提高英语成绩,计划每天背4页单词,做两篇阅读和一篇完形。为此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当要实施计划时,就因刷了一下微博微信,玩了一下手机耽误了时间,或者以今晚作业太多太累想休息一下为借口,果断放弃了,把任务放到第二天。
最终由于进度跟不上,需要背的单词越来越多,欠下的阅读完形也越来越多,选择了放弃。最要命的是这样的碌碌无为还自己带来了的深深的自责和焦虑感。
甚至有人走入了误区,以为做了计划就等于学习了,这是有本质的区别。不要抱怨自己花了时间没效果,要认真想想自己在这一件事上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
为了让你在执行计划时能排除干扰,更具自觉性,建议周末可以回学校或到图书馆去,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或与学习认真的同学结伴学习,共同奋斗,相互督促;或与老师协商,主被动结合学习。
今天能做的事就今天完成,不要拖延。每天学习结束后,反思自己落实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