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2017年01月11日 浏览:

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1.

他是我的一位朋友,上海某报社的记者,他和我说起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曾经去四川大凉山做采访,他说那里的小学很穷,穷的连几本课外书都没有。

给他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两个,一个是一本被翻得无数次的《读者》,是上次支教的老师留下的,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课外读物。而他们每周二的下午,所谓的“图书馆开放日”,那些孩子都要洗干净手排队去看书,每个同学看五分钟。

他看到那本书的时候,他说就像一团海带一样,但是还很干净,很干净。

第二个地方,是那个村里为了感激他,特地给他安排的一次相亲。他执拗不过,只好答应了。那个村子里的大多数姑娘都会嫁出去,嫁到不知名的城市里,有的基本上就不会再回来。

他说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大概十七八岁,眼睛很干净,唱歌也好听。她几乎是上来就问:"你有没有吸过毒?坐过牢?"

我朋友吃了一惊,然后摇头。她继续问:"你有没有和人打过架?"她就这么非常期待地看着他,我朋友继续摇头。

我很吃惊,问他,那女孩为什么这么问?

他说,因为在她们那,只有做过牢打过架身上有道疤的男人才牛逼。

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闭塞的地方,人就越简单,但简单不一定都是好事。简单的背后,有可能是封建,迂腐和愚蠢,就越可能迷信金钱和力量。

他每年都会过去,带上很多很多的书。每次走的时候,他告诉那些孩子一句话:

“多读书,多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然后我和他开玩笑,你这不是欺骗社会主义接班人吗,读书什么时候能改变命运?

他以一个社会老大哥的口吻和我说,你不懂,你没红过。

2.

我想,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尴尬,因为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型,我们的知识体系更新比应用知识慢很多,我们学到最后会发现,书本上的东西很多与现在社会在脱节。

不是学习无用,而是学,无以致用。

他们怕书生们坐不了十年的冷板凳,就骗那些寒窗苦读的屁股坐大的书生说,你们看,书里有颜如玉的美女,书里有装黄金房子。

颜如玉是性,黄金屋是钱,而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最基本的两样就是,繁衍和生存。所以这句话的杀伤力很大——读书之后,劫财劫色,飞黄腾达。

而“读书无用“的理论来自哪?其实是诗人黄仲则自嘲的话,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如果了解一点,他说这句话是自己非常不得意,大概类似于我发泄说句气话:“背毛概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掉。“

其实后来我也发现,读书无用呢,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功利一点说,很多人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优势,在竞争中胜出。

以前的时候,读书的人普遍不多,所以读了四书五经的就很吃香;但现在大家都是大学文凭,都读过那些必备书目,自然就丧失了原本“读几本书能改变命运”的知识优势。

所以,与其说读书无用,不如说你自己无用。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读书太少,没有比别人牛逼。

曾经在一次专业学习的讲座上,给大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底下一位学生问我说,他现在感到特别迷茫,上了大学后,怀疑人生,觉得继续读书是没有什么用的,没必要学高数,也没有必要学习C语言编程,这些有什么用。

其实,数学学到初二就足够了,进菜市场不会被电子称骗。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迷茫,主要因为读书读得太少,而想的太多。

3.

我妈从小就告诉我,知识会改变命运。甚至在我后来读到当地很好的高中,上到不错的大学,她还在重复这句话。

我开头说的那位朋友是和郭敬明同届的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他从来不自冠以“某届新概念一等奖得主”的身份来给自己贴金,不用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别人读书有很多很多的用处,他只是偶尔半真半假地说,读书是能改变命运的。

但长大以后,也不要对读书指望太多。比如,世界不会因为读书而变得和平。但对于个人的话,看书多了,就不太会和自己为难,你的世界就会有趣一点儿的,也就会多几十个平米吧。

像很多长辈说的:

你要去读书,你要好好学习。

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你,你需要读那些书,你该怎么读,也没有告诉你要读多久你才能改变命运。当然,这些他们没法告诉你,即使他们是个有名的学者。

一旦说了,就有可能限制你某些方面的可能性。你要读那些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和书都会告诉你。

也有位长辈谆谆教诲我,没必要去读很多书,像我这辈子没读过四大名著还不是过的很好?

我觉得央视的王利芬老师回答这类问题的一句话颇好,她说:

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自己的悲哀。

我想我也会告诉那些山区的孩子,多读点书吧,读书能改变命运,尽管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