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面我想简单和大家聊聊高中化学的一些学习的感受,希望能对高中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
一、课堂笔记很重要,及时回顾不能少
在高中时候,学校给我们编写了一套化学讲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减少了课堂笔记的工作量,但是我们还是要把笔记将课本空白之处充实得满满的。记得高一时候,化学老师就敦促我们要多做笔记,一来把知识点掌握得更细致,二来也是为以后高三复习做准备。
在高一刚刚接触高中化学,我发现即使将课本看得再熟,把知识点背得再透,面对题目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快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成绩也一直不理想。我曾经细致总结了很多方面的原因,化学课上的我只顾着专心听讲,没有注意将老师延伸拓展的知识记录下来,而高中化学的题目大多都是将知识点变换过后再考查,如果仅仅是简单掌握了课本的知识点,这是远远不能满足应试的要求。因此,我在课上在认真听讲、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将老师延伸拓展的部分分类记录在一张小卡片上,课后粘贴在课本上,复习时、考试前都去看一看。这样做的好处是举一反三地理解课本知识,拓展了知识的范围,对解答化学题目很有帮助。
现在回想起来,高一高二的笔记确实对高考备考非常重要,高三一年要回头复习整个高中的内容,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试,留给老师、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的时间并不多。在高三,课上老师往往是把整个章节的知识帮同学们过一遍,对知识的体系和框架做大致的讲解,并没有涉及一些比较细致但是又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课后翻阅高一高二的笔记,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就很有意义了。
二、教辅书宜精不宜多
高中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些同学买了很多化学的教辅书,可能是因为化学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部分比较多,所以大家都怕记“漏”了。但是,花了很大精力在忙于各个版本的教辅书之间,庞大的信息量很容易让人感觉疲乏。我觉得,不妨借鉴一下老师同学们的建议,认准了再仔细钻研一两本教辅书。高一高二期间我主要是使用《疯狂600提分笔记》和《疯狂高考提分密卷》,前者的知识点概括全面细致,又有拓展延伸,比较适合阅读;后者题目精炼,适合练习。
三、高三复习的一些心得感受
(1)很多知识要重新理解一遍。
刚刚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时候,我没有对高一高二的“旧”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自己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在高一高二就非常熟悉的知识上。结果,在第一次统考中,我的化学仅仅取得了87分的糟糕成绩。后来,经过多次和老师的交流,我意识到,自己得重新构建高一高二的化学知识网络。但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尝试着去做套题,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不太熟悉的章节我就有针对性地翻阅课本和教辅书,对之前的知识再理解、再记忆。通过反复的回顾,我也在逐步填补了知识的缺陷。
(2)多做套题,对选择题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可能在每一道题中都包含了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样就导致了在考试做一整套试卷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影响考试的思维状态。我建议大家可以“掐表”做题,按时按量、不间断地完成一套化学试卷,让自己逐渐适应考试的状态。另外,因为选择题的分值比较大但是难度不高,建议大家减慢速度,实实在在把选择题的分拿下。选择题的解答思路跟大题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平时单独练习选择题,掌握排除法等几种解题方法的应用。
(3)大题没有思路怎么办?在高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被化学试卷的大题困扰,不仅仅是因为大题涵盖的知识点广,更是因为难以准确扑捉题目的信息点。后来,我在平时就针对大题做相应的加强练习。对于每一道大题,我认真思考每一个信息点,尽可能找准题目的切入口,在完成题目之后也去反复思考,着重提到对信息点的“敏感度”,这就需要多去积累解题的套路,比如,遇到高锰酸钾或者淀粉,我们要考虑是否变色;遇到次氯酸钠,我们就要考虑是否生成弱酸次氯酸等等。对于常常以实际工业生产为背景的无机题,往往就是单个物质的特性着手考虑。关于有机题,题目的信息往往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只需要牢牢把有机物的特性记住、记准,就可以有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有机题的难点在于有机物的知识点十分分散,但是也是有规律、有板块可循,比如,苯酚、烃类、醇的特性很容易区分。
这些就是我对高中化学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