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百天冲刺,备考尽在这一篇

2017年03月01日 浏览:

语 文

“总”复习也要有重点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邢玉英:

1梳理考点,注意变化

通过研读《考试说明》,考生要梳理考点,知道考什么知识、考什么能力、以怎样的方式考查等。因此,考生还要认真研究参考样题,特别注意今年《考试说明》与往年的变化。

2打通板块,学会归类

考生可以将古典诗歌与文学作品阅读这两大板块打通,也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打通。比如利用文言文阅读文本和文学作品文本训练提炼观点的能力、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3熟悉题型,总结规律

近几年北京高考变化较大,考生至少要对近两年的试题进行反复训练,以此熟悉新题型、把握新考点、掌握解题法。特别要在读懂文本、审视题目、解题思路等方面总结方法和规律。

4保温训练,针对性强

“行百里者半九十。”高三后期的保温训练至关重要。考生复习要有针对性,主要针对个人薄弱且有提升空间的点。比如作文的结构存在问题,那就安排每周编一次作文提纲。

5阅读名著,要有重点

2017年高考主要考查六部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考生要重点阅读:首先对这些名著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题等要非常熟悉;其次要重读这些作品的重要章节,比如《红楼梦》前五回,尤其第五回预示了很多人物的命运。

数学

基础巩固与试题分析纵横交错

北京市和平街一中教师李平、潘小芳:

1注重基础

通过对《考试说明》、参考样题及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考生要明确主干知识——知道考什么、熟悉常见题型——一般怎么考、掌握解题策略——基本方法是什么。在第一轮知识“点点清”的复习基础上,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及交汇,结合《考试说明》将每一板块的基本知识、基本应用、基本方法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内化成网络。

2注重能力

考生尤其要注重审题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审题要审三遍:第一遍通看试题,初步了解题意,明确考点。第二遍精读题目,仔细理解题目中各条件的含义,定位关键字并挖掘隐含条件,拟定解题策略。第三遍,重审关键词,完善解题策略。考生在做解答题时要注意答题规范,切忌跳步,始终关注条件,比如函数定义域等,关键步骤可重复计算。

3重视反思

针对典型习题,考生要明确考点、分析对错原因并优化解题策略,学会合理运用图像法、特值法等技巧,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度。把握基本方法进行多题归一,拓展思维进行一题多解。考生可结合几次检测进行分知识、分题型的横向对比,找到薄弱的知识板块,重点击破有效弥补;结合自身情况对套卷进行纵向分析,关注答题顺序、时间分配以优化答题策略。

英语

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化

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教师魏玉杰: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生要实现从语言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把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1落实基础知识、词汇和语法复习

词汇复习:对照高考考纲词汇自查,整理出其中重难点词汇和常用词汇,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

语法复习:语法复习重点要放在高考必考的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复合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与情态动词等上面。

2按照高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注重听力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除坚持每天泛听外,考生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听力实战训练。做听力一定要进入状态,不能过于放松,在练习中培养全神贯注、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得阅读者得天下。”高考阅读题材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导、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了解各类文章的特点。积累足够的阅读量才能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关于书面表达,考生要重视写作的积累和模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欣赏语言的机会,要背、要写、要改、要问,反复锤炼写作水平,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得分点,但是切忌使用所谓万能句式和万能模板。

3综合训练提升解题速度和能力

重视近几年高考试题。做题时,考生首先要注意把控时间,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提前五分钟完成,留有检查的余地;其次要总结各部分得分情况,了解自己的强弱项;最后要留意出题点,揣摩不同内容出题人的着眼点在哪里,做到知己知彼。

物理

抓住基础题,稳拿78分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教师汪洋:

学科复习进入第二轮,考生要点亮知识盲点,争取拿到全部基础题分数。

以教材结构为基础,考生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复习强化物理方法。第二轮复习的是重点考试内容,考生要紧跟老师的节奏,力争在基础题上拿满分。

在理综三科里,物理学科虽有难度,却是容易得分的。在一些计算题中,考生只要写出正确的公式就能得到6分。实际上,紧跟老师节奏,物理稳拿78分很容易。这其中包括6道基础选择题,实验题中的14分基础题,第1道计算题全题和第2、3道计算题的第(1)问。进入考前百天复习,考生不妨多进行这些基础题的练习,可从往年试题或各区模拟试题中寻找练习素材。

高考越来越重视考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特殊情境下对于知识的提取。许多考生做难题的实力充足,但对灵活的情景题却很难拿分。这需要考生读懂题意,绕过题目表面,发掘深层的物理内涵。读懂之后,所谓的“新题”也不过是练过的题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有余力的考生从现在起可以进行时间练习。隔两天做一整套试题,时间充足者可以一天一套。考生千万不要单做物理题,一定要做理综全套题,这样才有利于把握考试时间。考生要保证在练习时掐表计时,所有题目在2小时内做完,其中选择题要保证在35至40分钟之内做完,这样才能留下半小时填涂机读卡。

化学

填好失分表格 补漏有的放矢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李鹏举:

面对接下来的复习,考生的主要任务是强化训练与查漏补缺。通过大量的训练,考生要发现不足,找出薄弱环节,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应试能力。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备考?

1诊断问题,有的放矢

通过考试、统练和作业,考生要总结知识漏洞和能力欠缺之处,每次考后至少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并认真记录。通过记录,考生会清晰地发现自己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从而在有限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补强。

2回归教材,归纳总结

找出薄弱环节,考生要重点阅读教材中对应的章节。教材中装置图、实验操作的文字描述及配有实景照片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再次梳理,考生要弄清内涵,参考《考试说明》中的知识框架,使知识点间的脉络清晰,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考生还要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

3细心审题,平和心态

在平常做题及模拟考试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审题能力,挖掘隐蔽条件。同时每次进行化学训练时,要做到心态平和,耐心细致,挖掘潜力,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