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2017年03月31日 浏览:


智商高的孩子,可能在记忆、理解上快别人一步,但如果他不学习,一样是什么都不会。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学习的,高考时候更容易取得高分,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而不是依赖优势。那么,如何做到快速提升呢?

学习时间也有“马太效应”!

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

学会舍弃

优径件东点司秀升科4866广8709-有点途b8a2软网52df公习慧学技7a49e4a0元限 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挤一天也不可能挤出25个小时出来。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无限的。即使仅仅是学习,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

所以,无论怎么样做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该怎么办?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要保证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只有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

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十分钟,规定自己做10道英语选择题,刚做了5道,突然有同学聊天,思路被打断,聊了一会儿又提起笔做第6道,到上课时只做了8道,就收获了8道题目的知识。如果用来看书,除非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

注意适当的休息

有很多孩子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完成情况,这样才能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