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有好有坏,但别让它影响了你的生活

2017年04月01日 浏览: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就是“拖延症”了 。

等一等吧,再玩一会儿,明天还有时间呢……明明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做,待写的文案、要洗的衣服……甚至是打一个电话、发一封邮件,却总是想一拖再拖——我们都患了拖延症。

据百度百科解释,拖延症,英文名为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主要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巧的是,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说的也是拖延症。

哥伦比亚专家认为,拖延症分两种,一种是消极的拖延,一种是积极的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享受那种工作解决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

案例1

东-46ea软升公技司4c8b件费优学智途广网有慧限元科5eae得a427fb38学

考试老倒数第一,原来得了拖延症

张小姐是一家汽车销售行员工,目前处于培训期间,每天的任务,就是上课学习汽车知识,直到周日休息一天,周一再对上周的课业进行考试测评。

每天学习结束时,张小姐都会想着,待会要看看资料,复习白天学过的内容。可一回到家中,她就会情不自禁打开电脑,逛淘宝、追电视剧。不知不觉,已是晚上八、九时了,这才想起还要看书。

于是,抱了本资料开始看,没过几分钟,手又开始拿起手机——不如玩会儿游戏,待会再看吧。一个小时又过去了,困了,明天还要早起,反正还有时间。

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张小姐都抱着这种心态,将复习拖延到明天,直到星期天来临。唯一的一天假期,怎么可能浪费在看资料上呢?上午睡到自然醒,下午约几个好友去逛街,到了晚上,才意识到第二天的考试,没办法,硬着头皮复习几个小时。

学途东的升限件费ba1bab59科5eae得a427fb38网-46ea学技根747b4f3c公广9ae6b8c5慧4210智上司4c8b软得优学智65618b1e有481d元 结果周一的考试,怎么什么都不知道?除了选择题,张小姐基本上交的是空卷。这让张小姐很是焦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个职业呢?”可面对下一周的考试,张小姐仍然开始拖延着,于是,“倒数第一小姐”,就这样拖延出来了。

案例2

办公室有个拖延男,每到傍晚开始发狂

从事文字工作的邓先生,每天得在下午6时前,交出当天采写的稿件。不过,上午将采访任务完成后,邓先生都不会急着写稿子:这是下午要做的事情,不急,先玩会儿吧。

直到中午,吃过午饭的邓先生又开始考虑——不如在办公室午睡会儿吧,两点起来写,应该来得及。

醒来后,还没缓过神,进入状态,先看看微信、刷刷微博,过半小时再写稿。

快下午3点了,那开始上网找点资料吧。刷屏1小时当中……看看微博、逛逛淘宝……继续刷屏……

什么,下午4点半了?只剩1个半小时了,赶紧写稿。

东的8f5a升西慧4210智上优学智65618b1e网限途-46ea学有481d广9ae6b8c5a79068d5学3631e274秀软得公司4c8b技根747b4f3c的科5eae得a427fb38元件费ba1bab59

调整好思路,邓先生抓狂了似的,开始在键盘上敲打。心无旁骛1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5时50分,将1千多字的稿子交出。

任务完成时,虽然感觉一下人被抽空了,但这种放松的感觉,让邓先生很是享受。所以,能在5天之内完成的任务,即使提前15天布置下来,邓先生也会在最后5天,才开始着手工作。“这样才能激发我的斗志。”邓先生说。

专家分析

拖延主要是懒惰作怪,自我加压最重要

既然拖延症有好有坏,那么它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昨日,记者就此咨询了我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市一中心理咨询师丁光木。他表示,拖延症这个词,目前并非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他认为,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但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一般都是由于懒惰心理作怪,不过有时,自信心缺失,底气不足,对即将完成的事件没把握时,也会产生拖延现象。

不过,也有很多拖延的人,会享受那种事情解决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有时结果反而挺好。这种时候,他们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期这样下来,尽管不愿承认,但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却成绩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这些都再次强化了拖延的习惯。

如何改正拖延的习惯呢?丁光木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加压,只有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才有动力去将要做的事情完成。其次是确定目标,制订计划,把每天或每周、每月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做好安排表,然后逐步去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话,可以给自己适当奖励;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则需要定制惩罚。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两个朋友,对自己进行监督,如出现拖延现象,朋友会适当进行提示,善意提醒你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