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之美、意境之阔、行文之妙、表意之雅是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2017年文学类文本被定为必考文体,全国卷Ⅱ卷、Ⅲ卷也都选择了散文文体,散文阔别高考几年后,重新登上高考舞台!
一、散文的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②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
1.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2.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就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饱满的感情。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生活,并非虚构。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3.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说理散文就是既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这类散文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点。重视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
三、散文的线索
类型:感情变化
举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类型:事物
举例: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类型:人物
举例: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
东西方广-c7bc4a5f科途术学abff慧技45f3cc39元82f2学司优心升2593件有65ea9ccf软术限4bdc习公网
类型:事件举例: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类型:时间
举例: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类型:地点
举例: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选文最常见的线索:一是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
四、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在于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似之处,使一定的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2.托物言志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3.衬托
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来衬托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异性来衬托是反衬。
4.渲染
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5.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的表现手法。对比能够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6.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即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7.欲扬先抑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有鲜明对照,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8.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文章常常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但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
9.联想与想象
元82f2学的东西方b27b56d6升25939312件途术高技45f3cc39-c7bc4a5f高慧9885有65ea9ccf学abffac8d软术智限4bdc习司4752广科智优心网公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读法指导】
串“形”聚“神”读文法
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始终带着几个“为什么”去读文,去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写得如何、为什么这样写、与主旨有什么关联”。用这几个“为什么”去串联思维,理清行文线索,进而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即串“形”聚“神”。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