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有位研究生在太空飞行了33天

2018年12月29日 浏览:

陈冬,1978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2014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陈冬"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限方元网优a0ad科公升有学东广技9c15途件慧软秀-司

2016年10月17日之前,陈冬还是一个陌生的面孔和一个普通的名字。10月17日之后,这个名字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神十一"飞行乘组航天员。他在38岁时接过飞天的接力棒,站在飞向太空的起跑线上,与另一名交大校友景海鹏一起开启星辰大海的征程。今天就带大家去看看陈冬的故事。

通过飞行员选拔,梦想生根发芽

1997年,陈冬通过飞行员选拔,成为一名光荣的飞行学员。此前,陈冬曾因视力0.1之差,差点与军校失之交臂,"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儿子的620分的高考成绩,说肯定是高考复习强度大影响了视力,这也是暂时的。最后没有因为这0.1的差距将陈冬拒之门外。"陈冬的父亲说。初入军营的陈冬因为体能不过关、被子叠不好,进入了"攻关队","被子叠不好,我们需要用胳膊肘去压,跪在地上压,就这么一整天跪着,等到晚上,胳膊、膝盖都是肿的。"严酷的军营磨砺了陈冬的意志,被子慢慢叠成了豆腐块,陈冬也慢慢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2003年,当陈冬在电视直播中看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驶向太空的时候,航天员的梦想在他心里生根发芽。"翻过大山,我一定会站在山顶看到最美的风景。"他说。

东优a0ad学升西限方慧科软秀件技9c154d54途元公根广-4890司网有

封闭训练6年,梦想茁壮成长

2010年5月,陈冬正式成为航天员大队中的一员。为了实现飞天梦想,他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这6年,也是陈冬在他朋友圈"失踪"的6年。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这段日子,面对30多门陌生的航天基础知识理论课程,陈冬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几乎没在十二点之前睡过觉,成天宿舍、教室两点一线,靠着风油精为自己解困,进入近乎"疯狂"的学习状态。

2016年10月17日,陈冬与景海鹏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执行任务,完成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并于11月18日顺利返回。"人生有许多的33天,而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从出发前在发射基地祖国人民热情欢送,到赶赴飞船时不由自主地唱起《歌唱祖国》,再到倒数"五、四、三、二、一"的平稳发射,陈冬的心中唯有激动与自豪。在太空的33天,陈冬与师兄景海鹏完成了包括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工程相关关键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试验,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近40项实验。

慧优a0ad广40ea法学心公根元有术途术-4890得技9c154d54是限方方a536件5a6c网科1eed66f0东990847ff司da14软秀升西 与团队彼此信任,梦想继续辉煌

对于"英雄航天员"这一荣誉,陈冬表示,"英雄是我们的航天团队,从设计师到航天员,从总指挥到体检医生,每一个人都在为伟大的事业保驾护航!"在最考验意志的狭小空间心理适应训练中,陈冬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大的。每当团队中有人熬不住时,队友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坚定的眼神,总会让你再一次打起十二分精神。当有同学提问,在最后降落时,由于飞船飞行原因导致短暂与指挥中心失联的几秒钟在想些什么,会不会有些紧张?陈冬坚定地回答:"不会!我信任我们的航天团队,信任我们的科研水平,信任我们的祖国!"他说,"每一个航天员都是英雄,无论上天还是不上天,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