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高频考点分布图+最后冲刺复习建议!

2018年05月18日 浏览:

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近年的高考高频考点,帮助大家更好的在高考冲刺阶段把握住重点知识!

一、近6年考查高频考点

1. 全面复习:重者恒重,新增必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6年各模块考查分值中:

经济和哲学占比最大,年均考查约30分;

其次是政治,24分;

文化考查最少,每年平均15.5分。

2. 各知识点近6年考查频次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中,

近6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

① 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 52分);实践、认识、真理(共42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

② 企业、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可见企业经营与国家安定息息相关;

③ 政府的有关知识(共26分);

④ 公民的有关知识,(共 20分);

⑤ 文化的作用(共22分);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共30分)且以大题为主;

⑥ 普遍联系(共20分)均为选择题, 6年中考查了5年;

⑦ 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考查4年(共16分)均为选择题;

⑧ 其余高频考点均在3年或3年以下。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1. “网络化”知识

2. 教材:课题、框题、目题

技优件412c学限秀方48b8元的司东493d广慧网公升-软8a14途科有

3. 分类进行知识练习

4. 加强主观题的演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5. 文综内部结合

冲刺攻略

一、基础最重要,难题要放弃;不做难题,重回教材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最重要。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占60%~70%。高三班主任说道:“如果学生能把基础题全部作对,考上本科没有问题。”

要学会取舍,不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难题、偏题、怪题上。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应敢于舍弃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熟悉、再巩固上。

最后35天内,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坚决克服重资料、轻课本;重解题、轻听课;重深难题、轻基础题的倾向。

总的要求是点点落实,板块清晰,网络完善。回归课本时,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因为高考中的任何一道题,几乎不可能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

因此,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其来龙去脉,同时注重应用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二、反思很关键,总结要及时;收集错题,反思错题

在复习备考时要记住做题重在题后反思。收集整理、反思错误是为了今后少出错误甚至不出错误。知识掌握越准确、越精细、越深刻,高考取胜的把握才会越大。

反思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错题本。错题本的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类整理;二是勤于回头;三是整理细节;四是拓展延伸。

对每一道错题的整理,至少包括:这是什么问题,我为什么出错,应该怎样做,还会有哪些变化等部分。

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很多学生就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过分在乎所做题的数量、正确率,不对知识进行反思,缺少对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总结和归纳,没有构建起自己的解题模式。

老师讲题时,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自己的答案和教师的一致了,就高兴,不一致,就沮丧。仅是对照答案,而没有认真理解教师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答案只是参照物,题目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能把题目和课本知识相结合,找到题目考核的知识点,分析题目,找出做错的原因,反思出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一种进步和提高。

看似费时,实则有助进步。建议考生不要怕耽误时间,一定要用些时间来进行思考、总结。不能只等着教师来“喂饭”,还要学会自己“做饭”。

三、复习有计划,演练经常化;天天要做题,“手感”不能丢

冲刺复习时间虽短,却不能没有计划。有些学生常感高考临近,时间不够用,却又无从下手。建议考生列一个时间表,这样就能目的明确,条理清晰,使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时间同步,心中不慌乱。

冲刺复习时,模拟训练是家常便饭。但是,能与高考的时间完全吻合的训练并不多。高考上午考试时间在9点,而高三学生上午的模拟训练时间大多从8点就开始了。学生最好能利用 “高考时间”做高考模拟题。比如做语文模拟题时,时间卡在9点~11点半,在这个时间段内,认真答题,包括作文,要认真写完。

有些学生做模拟题时,喜欢拖拖拉拉,一套题能做3个多小时。还有些学生,只做客观题,不做主观题。这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模拟。

平时要养成用黑色水笔的习惯。有些学生平时喜欢用铅笔、圆珠笔答题,说等高考时再用水笔,这个习惯不好。去年,有个学生,平时喜欢用圆珠笔,高考时,换成了黑色水笔。因为平时没用习惯水笔,加上高考答题纸又硬,他觉得写起来很费劲,心情立马不好了。心情不好,就影响了考试的发挥。

途西广升司秀件412c技东493d元的术学慧f133514c有科8b08公网优40b5限秀方48b8762bf648-软8a14 看着容易做着难,三天不练会手生。我们建议学生,在复习时,要保证每天做一定量的题,保证“手热”,不能把一轮、二轮复习时掌握熟练的知识、技能“放凉”或“整丢”。

高考时间紧迫,考场上学生心理紧张,需要有非常熟练的做题“手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考试。没有做题“手感”,在分秒必争的高考考场上,势必影响做题速度,影响考试发挥。

规范答题,养成习惯。

卷面质量不高,潦草、涂改、不条理、不整齐、用笔颜色不美等现象比较突出。失分有时往往不是知识遗漏,而是答题不够规范。

规范答题的习惯靠平时养成,考生们可以学习近几年高考评分细则,熟悉各科规范答题的要求。平时答题时要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坏习惯,争取高考时该得的分一分都不丢。

饮食上保持清淡,忌生冷。

饮食是同学们后勤保障最关键的环节。复习和考试期间,同学们用脑过度,尽量不要吃油腻的东西,少吃肉,少放盐,保持清淡。另外,可以多吃菠菜、草莓、柠檬,这些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有助于缓解压力。胡萝卜、干果等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均可以提高记忆力。

切记不要再吃油腻及生冷食物,以防拉肚子及肠胃不适。此外,同学们要少食多餐,不可吃得过饱或饥饿。在感受到压力时,可以嚼口香糖缓解压力。

情绪要稳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绩的二十个因素中,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临考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见,好心态才会有好成绩。

通过观察发现:成绩处于一本线到二本线之间、二本线到三本线之间的同学以及高分数段的同学更容易焦虑。这些在分数线边缘的孩子担心自己从一本线掉到二本线上,或者从二本掉到三本。他们通常认为,“一分之差”可能改变命运,因此给自己施加较大的压力。

另外高分段的同学,目标特别明确,一般都瞄准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一旦考不上,心理落差较大,因此考前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也过于沉重。

对于大家出现的考前焦虑,北京市宏志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周冬梅表示,焦虑并不意味着对同学们完全不利。适度的焦虑其实有助于大家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心理学上做过有关考试心理的研究, 研究表明,焦虑的水平与学习效果呈现“倒U”型关系。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学习效果都不理想,而中等程度的焦虑,则会让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因此,适度焦虑其实是同学们最好的状态,如果同学们对高考过于不在乎,情绪放松,那胶原蛋白等身体激素的释放指数会很低,则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而重度焦虑则会造成心理过度紧张,大脑或身体都将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影响考试发挥,甚至导致考试发挥失常。只有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才能保持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