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运超
人生最难得的是,读大学有最让人艳羡、最值得期待的几个长长的、最惬意且最自主的假期。这太好了。
是啊,很让人兴奋!可,千万别弄错啦!
似乎,一直以来,大学的假期并未得到认真的关注。以至于,大学假期,常常被误读为回家看看、自我休闲、一起玩玩。于是,很多时候,假期便成了聚会吃喝、结伴玩乐、兴奋游戏、恣意补觉等放纵自己、释放心情的难得时光,大把的青春就这样被白白地消磨掉了。
为什么大学要有长长的假期?怎么这么长的假期还没有长长的假期作业呢?
实际上,大学的假期是大学时间向校园外、课堂外、书本外的继续延伸,是读大学的一部分、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它使得大学的学习形式更加惬意而充满想象、更加丰富而充满自主、更加多样而充满精彩。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假期,也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继续读大学,而且是更自主地读、更惬意地读,因而也是最具想象力的大好时光。可不是平常所说的那种玩儿!即使是玩儿,大学生的玩儿也得玩出花样来,成为人生不断成长的一部分!
自然,读大学也就需要读假期,也包括了读假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假期成为人生更丰富、更均衡成长的难得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谈玩儿,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学生的玩儿!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学校把长假叫做小学期,并利用假期继续开设小学期课程、开办假期学校、安排假期学习活动——举办各类项目性、主题性、交流性、综合性、合作性、阅读性等从问题、从兴趣出发的专题学习或训练。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同学在假期里往往还比在行课学习期间更忙碌、感到更充满意义,因此也更有收获。
01
这就需要思考:读大学如何读假期?如何既惬意、又有意义地度过假期?如何玩转假期、让假期充满自我感、价值感,收获成就感?
这就需要看看:在行课时读大学与在假期里读大学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在校园里读大学还缺点儿什么、且需要有效地利用假期予以完善和补充?
在校园内读大学,更多的是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封闭、可控、理想的环境之中进行,主要是沿着按照学校、老师一厢情愿设计或控制好的既定道路前行,带有浓浓的被安排、被理想的意味。因此,学习的形式偏重师控、学习的内容偏重理论、学习的伙伴偏重同学。往往是,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共性有余而自主不够、单纯有余而历练不多。
而假期呢?自主啦!完全可以利用假期来学习、去弥补上面这些不足。
为什么?
因为在大学的假期里,没了没完没了被安排的专业课程学习、没了没完没了的被管束的条条框框,却有了完全自主的大块时间。像这样长的整块的自主时间,在一生之中是很少、很少的!不好好利用真是太可惜了!
这太好了!可以完全自主决定干什么、什么时间去干、怎么干和谁一起干。这不就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成长吗?
这太棒了!这可以充分释放压抑多日的想象力,几乎完全自主、自律,太惬意啦。不是说自主与自律是进入社会后,所有成人最基本的素质与要求吗?
所以呀,好好利用各类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补齐校园内行课学习时存在的那些短板,以更具个人想象力的方式,玩出点儿名堂来——提升自主与自律的能力、补充实践能力的不足、增添接触社会的不够。
于是,大学假期的存在,就变成了一种走出校园、走出书斋、走出书本、走下网络、甚至走出国门,去提高自己的大好机会——到充满神秘的世界去历练、到充满变化的社会中去经历、到充满魅力的大自然中去游历、到充满人性的群体中去学历。
于是,大学生的度假就变成了读假——也就不是肆无忌惮地恣意的玩,而是有条不紊地用心的学。不过,这种读,不再是延续学校读有字书的被动学习,而是形式更加灵性的读无字书的自主探习。
这种读,是实践性、认知性、拓展性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的是,高度的自主和深度的自律,并在浸入式参与、融入式实践的基础上,收获更加全面而丰富的青春。
因此,有意识地自主谋划、有目的地感知、用心地观察、有趣味地体验、积极地思考,成了读假期、玩假期的最基本要义。
这就需要首先根据自身的实际,在补足与完善两个方面下功夫,缺什么补什么。弄明白自己还需要什么?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从需要处予以完善、提高。
但,到底该怎么玩儿呀?
网软司升学优4a10件慧东-元广47fb公有根科限途技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制订自己的计划和安排。
02
有计划地游历。关在学校,烦了吧?一想到假期便兴奋地举手吼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确实,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生活的改善,我们可以越来越容易地实现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间的发生与转换。
假期,为大学生提供了时间的可能,可以好好弥补一下在成长过程中与大自然的疏离、与真实生活的隔离。通过游历山川、故园,亲近大自然、异文化,阅山水、读人文,感知自然生态的神秘与灵巧、人文系统的博大与独特、人类生存的智慧与艰辛。
这样,大学生的游历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历程,就不会沦落为走马观花的普通游玩儿。
这就需要把旅行、游玩、研修、观察和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健身与健心、人文阅感与自然感知的有机统一,从而具有自然与人类、自然与文化、文明与文明间的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情怀与胸襟。
毕竟,假期的时间有限。到哪儿去呢?就需要有计划地展开,也就是根据自我的需要和时间可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次安排不同假期的不同游历计划。
在出发之前,就需要做好功课、攻略。
做功课,就是要做好知识的储备。事前搜集并消化目的地的有关资料信息,尤其是文化传统、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做到有备而去,才可游有思、历有获。
做攻略,就是根据游历的目的与相关知识,做好具体的行走方案与日程计划,才能行有道、历天下。
这样,游历就不再是浮光掠影的到此一游,而是深度沉浸的身历其境——既是大自然的亲历,更是人与人的亲近;既是文化的学习、文明的传承,更是心灵的开放、心态的包容。
这样,不仅会到访名山大川、热门景点,还会入乡随俗、随思而动,主动去接触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普罗大众;不仅会打卡收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还会行走于充满市井特色的街镇乡舍、留住乡愁的故居村落。
这样,大学生的游历就不再是吃喝游玩的普通悠闲,更是阅思践悟的深度玩转。
03
有目的地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
都知道滴,啊?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就是躬行的重要性——实践生真知、实践增才干。
假期提供了难得的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实践机会。
赶快呀!主动去补齐大学生在实践上的严重不足、在社会认知上的严重肤浅甚至缺失这些个短板——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基层第一线去!认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底层、真实的人民,找到奋发的起点、事业的取向、人生的意义。
要具体细分一下的话,大学生的实践主要包括: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公益实践。大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有目的地自主选择和安排。
专业实践,就是从所学专业的特点与需要出发的实践。包括各专业教学需要所安排的专业实习、岗位锻炼;也包括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专业的现实与发展,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寻找专业成长的机会,补充课内、校内学习的不足,提升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可以是围绕一个专业性问题或项目,自我设计与自主完成,锻炼自己的综合性、研究性能力。也可以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于具体的生产生活实际领域,测试自己的专业水准,既树立专业信心,也认清专业学习的差距。
社会实践,则是侧重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为毕业之后更好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心理预热和能力储备。
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各级政府、团体都设计和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与活动形式,助推大学生进乡村、入厂矿,走基层、访万家。这为大学生自主地选择、有组织地参加提供了很多便利。
当然,大学生完全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项目研究,悉心观察社会、用心感知基层,培育社会情感和同理心,打下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的良好基础。
公益实践,就是参与或组织各类有益于社会的公益性活动。比如帮扶弱势人群、传播优秀文化、示范公共道德、倡导健康生活、促进绿色低碳、保护资源环境、弘扬科学精神、应用先进技术、推广主题阅读等等。
通过组织、参与这类各类公益活动,可以强化人类公共意识、锻炼社会责任感、增强改善未来世界的信心与决心。
04
有情感地欢聚。人是情感的存在体。人的生活永远充满着浓浓的人情人性。
人是需要相互间的直接接触与交流互动的。而人与人的互动充满着复杂而丰富的爱恨情仇、善恶恩怨,这是手机等网络工具永远不能解决、也不可替代的。
慧软广47fb技术限b40a优4a10件径东司9810科得元4fd6有根公23981853-学f4bb2e30途高升网
在过去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忙于应对各类考试,被各种习题、补习、练习包裹着,大学生往往疏于与家人、友人间的生活交流、情感沟通。读大学,又离开了家庭,更是少有与亲友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与情感交流。
大学的假期,提供的恰恰就是弥补情感的机会、浓厚情感的场景。
与家人的团聚是充满亲情的情感凝聚,享受着天地人伦的快乐与美好。
同时,与家人的团聚与陪护,也能方便而融洽地把丰富人伦情感与提升生活技能紧紧结合起来,成为提高大学生面向成人世界所需生活技能的最佳成长平台,淬炼着应对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琐碎的生活能力,可把从书本上习得的干瘪而宏大的大道理、空知识转化为生动而琐碎的小情调、微能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全面而有情趣的人。
与友人的团聚,则是满足人对友情的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伴、同学、同事风雨同行所交织着的情感,凝结成了让人生增值且难以忘怀的友谊。
这种友谊,是人在成长路上留下的富有生命灵性、人生动感、生活质地的足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陪伴与搀扶向前的情感源泉。
利用假期走亲访友,既是对人自身发展历程的记忆与尊重,也是对继续前行的再思考与新激励;既是对既有友谊的认可与延续,更是重塑友情所需要的聚合与再生。这便是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道理再现。
05
有针对地扩展。现在大学教育的规模化生产模式,肯定不能充分满足每一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大学的学习,往往充满着遗憾——难以获得足够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多元的兴趣。这些遗憾主要靠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设计,自我激励,自主补充。
赶快利用假期的空挡,补充知识,扩展视野。
现在,补充知识的方式就太多了。比如,自主选择大学开设的各种假期课程、交流项目,通过网络选择感兴趣内容的自主学习等等。
可以去听几堂仰慕已久的大牌教授、火爆人物的讲座或讨论、参加一两项渴望多时的交流项目或交换学习、完成一两门时尚而有趣的网络课程学习;还可捧上一本本心仪很久的经典名著、热门读物,安静地阅读、穿越地对话,补足平时在认知上、交往上、阅读上的缺失,享受一个充实的假期。
但,假期的知识性学习更多是扩展式、延续式的。
扩展式学习,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交往面、认知面,拓展视野的范围、知识的领域,而博览群书、而自由思想。
延续式学习,是为了延续校内、课内的已有学习,使知识与认知进一步向精深发展、向横断拓展。
同时,因为大学过多地导向了理论的学习,实践技能的训练大大不足。就需要利用假期,补充专业的技能。'
利用假期提升技能的方式,既可以走进实验室强化练习实验操作技能;也可以与老师一道,参与老师的专业项目,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还可以到社区街镇、社会组织,开展在岗实训、顶岗实习,提升自己的实作技能与操作能力。
当然,利用假期好好满足或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也是很惬意的玩儿啦。
专业兴趣的满足,既可以是所学专业的继续学习与兴趣强化,也可以是学非所专的兴趣拓展。
比如,可以积极参加一些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交流、竞赛、比赛等专业性活动,进一步提升对专业的认知,发展所学专业的能力。
也可参加一些专业性的社会活动,以兴趣为纽带,扩展一下认知视野、交往范围。同时,也可以适当锻炼跨专业、非专业的兴趣,重新认识自己,以提升生涯认知与适应未来的应变能力。
生活兴趣的满足,既可以是与专业毫无关系的生活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兴趣培养,也可以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在实际而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一个另外的自己、培养一个充满生活趣味的人生。
这样,假期的玩儿,便是在践行一份份游历、实践、欢聚、扩展的计划中慢慢地行走、尽兴地感知、惬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