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误区

2019年01月23日 浏览:

引言:“高等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以文理教育为主的本科大学以及均衡分布,并不是研究型大学。一个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与公民素质取决于高质量本科教育。因为大众教育水平是文明发达社会的标志。”

现代大学分为两类。这两类大学各有不同的宗旨,目的和对象。一类是基于洪堡模型的“研究型”大学,除了本科教育之外,具备可观的研究系统和科学家。其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科学研究探索自然与社会,创造新的知识。而另一类来源于纽曼模型,强调本科教育,尤其注重文理并重的“博雅教育,”即所谓的“文理学院。”这种以本科为主的大学是社会全民高等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公民素质的提高。这种素质不仅是人文素质,同时包括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学习。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前者主要通过广泛建立纽曼型以本科为主的大学来实现。洪堡式研究型大学的目的在于科学研究和培养学者,它并不是大众教育的主体。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以文理教育为主的本科大学以及均衡分布,并不是研究型大学。一个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与公民素质取决于高质量本科教育。因为大众教育水平是文明发达社会的标志。

中国百年现代大学历史经历不同的时期,在20世纪上半叶创立了纽曼大学。但是在下半叶取消了纽曼大学,直到今天。在近30年来,中国教育集中创办“研究型”大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这种偏重,限制了纽曼大学发展的空间。比如,目前对高等院校的评估完全采用研究型大学标准,因此,社会、企业不认可这些没有博士点的本科大学。中国目前还没有著名的纽曼型文理学院。非沿海地区也缺乏高质量本科大学,因而无法满足大众高等教育的需求。

两种大学

途软径限方41e9慧元科4e54东2bda网dfaf广学智fe94费有-高优升件高点司38a6公4307技

世界大学在近100多年才真正走入现代大学的时代。笔者认为,所谓现代大学应该以纽曼的著名理论文章《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标志为开始,写于19世纪中叶。纽曼强调大学的目的应该是:人格培养 (character building),传播知识 (Pedagogical),知性思维 (Intellectual) 。这种纽曼式大学一直延伸到今天,以所谓“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形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体,是文明发达社会的表征与支柱。所有文明发达社会的成员都必须受到不同程度的“文理教育”(liberal education),并享有这种教育的权利。而社会每个人对这种权利的享有就是“大众教育”的核心。这种教育理念和大学形式是文明发达社会的主要结构之一。它标志着社会文明的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本科大学发展到今天,也有两种侧重:一种为特定职业而强调专业知识,比如州立大学的工学院;另一种偏重人格培养和知性思维,比如私立的文理学院;但是纽曼的教育理念都贯穿其中。州立大学工学院在初级两年中的“数理化+人文”课程就是在纽曼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教学大纲。每个理工科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人文课程,即文理教育的内涵。

现代大学的另外一种类型就是所谓“研究型”大学。由洪堡在19世纪初叶建立所谓 "Humboldtian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洪堡大学的理念,强调学术自由 (Academic Freedom),独立探索 (Individual), 世界公民 (World Citizen),以及研究与学习并重 (Wissenschaft)。洪堡把大学引入科学研究与探索,从而与纽曼大学仅仅传播知识区分开来,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不仅是教学的场所,同时也是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基地。洪堡模型把单一的,个体的自然观察与研究(比如伽利略)变成群体的,规范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科学实践活动。研究型大学属于科学研究的基地,虽然也担负本科教育,但与纽曼大学具有不同的目的。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前沿科学的探索。而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侧重培养学者型思维,是“科学家的预备班。”这类大学主要针对高科技发展而建立,并不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选择的。

如果通俗地讨论纽曼与洪堡模型,我们大致可以把它们归为本科大学(纽曼)与研究型(洪堡)大学。两者虽然侧重不同,甚至矛盾,但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区别,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动力。本文运用这两个模型,分析探讨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本文运用这两个模型,分析探讨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中外大学、大众教育的差异

事实上,中国在上世纪初创办的大学大致可以归类于纽曼大学。同一时期在中国建立的“教会大学”基本也属于这一范畴(比如燕京大学)。它们大多遵循纽曼办学理念,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中国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以洪堡模型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是1980年之后开始的。在过去30年中,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也主要是集中在“研究型”大学 。

网dfaf途bd6c东2bda件高点的-高8831技41c6广司38a6法升得元4b16有科4e54公4307学智fe94费优限方41e9软径高014de31d慧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之后,笔者认为,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系统与管理结构上已经基本完成,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中国现代的“研究型”大学不仅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而且建立了庞大的科学家团队,并拥有国际上知名的地位,在大学现代化的里程中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中国的高校过于强调研究型大学,从教育经费,大学评估,教授晋升,等许多方面压制了本科大学的发展。例如,一个没有博士点的高校绝不可能是高水平大学。一位没有论文的老师也不会得到任何大学的认可。但是事实上,一个著名高校几十亿的经费并没有直接贡献于社会整体的大众高等教育系统,对全民素质也没有直接的影响。而真正有意义的应该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文理教育。

而美国与欧洲的公立大学是按照大众教育的宗旨建立和发展的 (中国大学,尤其名校都是公立大学)。这个宗旨就是为本州的普通人提供“高质量”教育。对于欧洲,无论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出于高税)。而美国的初级,中级教育是免费的。公立大学教育学费远远低于私立大学。其目的就是保证每一个公民不仅享受教育,而其享受优良教育。美国很多家长更愿意把子女送到本科为主的大学,因为那里师生比例较小,老师注重课堂教育,学校十分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尤其私立学院更是让很多家庭,尤其收入丰厚家庭青睐。

正是因为本科与研究两类大学的目的,对象,宗旨完全不同,学校的体系,结构,侧重也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评比标准。国内大学过分强调研究型大学而忽略本科大学,对于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整体教育质量都会有很多负面影响。在美国,因为两类大学侧重分工不同,评比标准不同,因此受到同等的尊重。而对于很多家庭,甚至更欣赏,倾向本科学院,而完全不会因为本科大学没有博士点,重大研究项目,院士而轻视这些学校。

美国有许多这些所谓文理学院甚至可以在本科评比上超过哈佛,耶鲁。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有极高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这些本科学院。而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代表高新科技水平,并不是大众高等教育水平。至少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看到中国有以本科著称的本科大学或者学院。最好的本科,只能在研究型名校看到。而中国的名校,充其量是前30所985大学。似乎只有这些大学,才具备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水平。但是对于众多人口的中国,无法仅仅凭这几十所大学就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普通教育。而大众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与重中之重。

中国高质量大学区域性分布失调

公4307网dfaf优7eb3-高8831551b习技41c6升得途bd6c元4b16广软径高014de31d限方41e94cc5东2bda科4e54秀量学智fe94费8346司38a6法件高点的有慧

国内大学仅以985研究大学为国家承认的,社会认可的大学。但是实际上中国各省市也有许多本科为主的大学。但是与美国本科大学的区别在于他们还无法得到社会与企业界的认可。而大多名校集中在主要大城市和沿海一带。不要说边远城市,就是河南,河北,安徽,江西这些省份,也极少985名牌大学。各省市的学生必须离开本土到沿海城市就学。然而,教育,尤其大众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性。因为一个社会是由各个省市组合而成的。教育的发达必须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做起。如果学生仅仅到沿海名校读书,毕业后不再回到原来的省市,那么对于本地的教育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是各省市又无法提供优良的高等教育,因此只会造成教育不平衡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并不在于如何把研究型大学办得更好,而是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本科大学,让国家,社会,企业,工业可以认可这些大学。而办好一流研究型大学,主要针对国家高科技水平,与全民高等教育并不直接相关。国家的教育投资也应该集中在这些本科大学。试想,投给名校几十亿的资金,至多可以多出一些名人,名篇和大奖,但是对中国整体教育水平并没有直接效果,因为这些资金无法使社会的“每一个人”得益于高等教育。而一个现代社会的教育,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关于建立高质量本科大学的建议

如上所述,中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以纽曼模型为主导的本科大学。但是这类大学却是一个社会高等教育的关键。显然,建立这类大学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是概念上的理解和社会意识的认可。对于民众,似乎没有研究生硕士博士点的大学就不可能是高水平大学。这要求教育界人士自己要对现代大学高等教育的理念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向社会灌输大众教育的理念。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国社会深厚的等级观念和名牌效应。如果仅仅在一个非沿海地区独立地建立本科大学,的确十分困难,也很难得到社会认可。笔者建议,可以借用美国州立大学的模式:即利用第一所名牌研究型大学,在本省建立分校。而这些分校都是以本科为主。比如武汉大学可以在全省各地建立武大分校,选用武汉大学的本科教学大纲,办学理念,教育传统。师资一开始可以聘用武汉大学退休教师。这样一来社会比较容易认可这些本科大学,并满足全湖北省的需求。因为仅仅靠湖北省几所985研究型大学是无法满足高质量教育需求的。而它成功的标志就是,将来湖北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本省武大分校上学,而不需要到北京上海念书,并同样得到优良的教育和社会认可。

优7eb3公4307科4e54秀量技41c642fa西元4b16fded司38a6法件高点的术限方41e94cc5慧-高8831551b习途bd6c广东2bda学智fe94费8346网dfaf升得有软径高014de31d

国家的教育投资应该集中在建立各省市以本科为主的“名校-分校”上。同时,在大学评估上制定本科大学自身的标准与教师的晋升制度,与研究型大学区别开来。逐步让社会认识到本科大学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使得中国在不久的未来建立许许多多社会认可的,著名的,在各省市均衡分布的,质量优秀的本科大学。

中国历史上的平民教育运动

其实上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早就意识到大众教育的重要。很多当时国外留学归国的青年,自己去乡村办学,就是为了这个目的。陶行知先生1917年从美国回来,被蔡元培邀请到北大任教。但是他说:“平民教育比精英教育更为迫切。”一人来到南京郊区晓庄,创办新式民间学堂。晏阳初先生耶鲁毕业后来到河北定县开展试验性平民教育。随他前往的还有许多留洋博士,比如哈佛大学博士瞿菊农,哈佛大学硕士熊佛西,康奈尔大学博士冯锐,傅葆深,威斯康星大学博士陈志潜等一批青年学者。教育成果卓有成效。埃德加-斯诺先生后来访问定县,明显注意到平民教育的影响。他写道:“定县人民,在外表上看,和中国其它各地农民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形成他们许多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心灵以及其整个生活的前景……”同时期还有以梁漱溟建立的乡村教育理论,都是以大众教育为核心的。

我认为这些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留学期间真正领悟到现代教育的真谛,实在令人钦佩不已,让百年后的留学生们汗颜。陶行知们在国外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他们的激情在于中国的大众教育。因为他们深刻的懂得,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的根本在于民众。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名校的真正教育水平所在,因为他们的确培养了陶行知这些真正的知识分子,使得他们懂得大众教育的重要,认识到一个社会发展成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