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而绝大多数人在面对人际冲突时,都会本能地采取策“战斗”或“逃跑”的模式—— 如果对方地位和自己差不多,那就直接“战斗”,比比谁更有气势;
如果对方地位比自己高,那么“惹不起,总躲得起吧”,于是只能把不满憋在心里。这样的结果就是,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忍气吞声。
然而,不管是哪种结果,都不是最好的结局,因为它们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还会损害彼此间的关系。
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呢?当然有,办法就是用沟通来替换“战斗”和“逃跑”模式。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巧。
沟通的基本原则:
如果仔细去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烦恼和焦虑都与人有关,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误会和冲突几乎都是因为缺乏沟通或者沟通不当所引起的,如果懂得如何沟通,我们的生活就会少去一大半的烦恼,也会因此而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以及和谐的工作关系。
然而问题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是一种天生就有的本能,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的。
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学习和训练,大部分人都在沟通和表达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通常只是本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根本没有“沟通”的概念。
我们该怎样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呢?
第一步:当然是了解什么叫做“良好的沟通”。
在我看来,良好的沟通应该是一种以理性为指导的情感交流,它包含理性和情感两个层面,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交流,但是这种情感交流需要理性的参与和指导,只有在理性和情感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实现沟通的目的,即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很多沟通之所以无效,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主要原因就在于整个过程缺乏理性的参与,完全受情绪的支配。
理性在沟通中发挥着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明确沟通的目的,然后在沟通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想要的结果上。
第二作用是:抑制情感冲动,努力创造有利于沟通的情感基础。
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
把注意力放在想要的结果上
我相信,所有人都想要追求有效的沟通,那什么叫“有效沟通”呢?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过,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沟通之前你得先需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在沟通之前,你都不清楚自己想要通过沟通得到怎样的结果,这样的沟通最后一定会演变成一场情感的宣泄。
这个道理听上去很简单,然而这却是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很多人在沟通前其实根本没有仔细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心中有所不满,想要本能地把愤怒发泄出来。
-司4bde心东a57d点公4705元费1511cc2a途西限技科e685广习的学1511件软网点4f89优4fc4费高慧升4588方9acf有 的确,简单的发泄也许会让人内心暂时好受一些,然而它却没有办法让对方产生你所渴望的行为上的改变,而且很可能会让关系变得更糟糕。如果对方是一个你需要经常接触的人,那么同样的状况还会重复发生。
为什么很多人会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呢?
有情绪意味着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问题是,情绪是非语言的,我们需要经历一个“翻译”过程才能理解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翻译过程需要理性的参与,也就是,我们需要激活大脑新皮层。
由此可见,良好的沟通首先必须建立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
也就是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出现了情绪之后,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念,只有明白了自己内心有着怎样的需求,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沟通把这种需求表达出来,如此一来,对方才能明白我们想要什么,以及他自己该如何做。
所以,在沟通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确沟通的目的,也就是得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比如希望对方做些什么或者不要做什么。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再次陷入情绪之中,被情绪带着跑,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上,用这种方式来抑制不利的情感冲动。
建立有利的情感基础
不过,明确了沟通的目的和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因为我们最终能否如愿以偿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态度和选择,但是我们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是可以间接地影响他人。
如何影响呢?我们得在彼此之间建立起有利于沟通的情感基础,有了这个情感基础之后,对方便会能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做出有利于我们的改变或选择。
所谓的“建立情感基础”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避免不利的情感。具体来说就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一切批评、指责和抱怨式的言语,因为这样的言语会让对方立马进入一种自我辩护的心态中。
元费1511cc2a径途西司4bde心广习的根4d02优4fc4费高a55a学1511限软慧bfab升4588方9acf有ebfbe708高东a57d点公4705科e68536db网点4f89技点-件
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人们通常不愿意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误的,这对于大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在遭遇指责或者批评的时候,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为自己辩护,甚至是进行反击。
这是很多人在沟通时最常出现的错误:当我们心中有不满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去抱怨和指责对方,一旦对方感觉到我们在指责,他们就会本能地为自我辩护,沟通双方便会因此进入了彼此对立的状态,这就使得接下来的沟通失去了情感基础,对方也就不可能接受我们的意见,作出相应的改变。
除了批评、指责和抱怨之外,我们还需要避免命令式的言语,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命令可以说是一种强迫,而当人们感觉到某种强迫的压力时,他们就会本能地想要反抗和拒绝。
这种错误在沟通中也经常出现,当我们希望对方做出某种改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你不要”、“你必须”、“你应该”这些表达方式,这都是典型的命令口吻。
用这种方式去沟通时,我们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为如果对方感觉我们是在强迫他们,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即便他们觉得我们说得有道理,也不会愿意满足我们的需求。
建立情感基础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造能够让彼此产生内心连接的情感,具体来说就是要激发对方的同理心。
同理心并不是同情心,同情心只是对别人的遭遇感到同情,而同理心则意味着你能够体会到和别人一样的感受。
比如当看到他人哭得特别伤心时我们也会有种想哭的感觉,当看到他人被针扎时我们会感觉自己也被扎了一下,这就是同理心在起作用,同理心能够让人感同身受。
在沟通的时候,如果对方能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感受,比如我们的伤心、孤独、痛苦或者焦虑的时候,他们会更愿意满足我们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沟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两点:明确自己沟通的目的 —— 希望对方做什么;
另外,在沟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避免指责、抱怨和命令式的语言,而是要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话,我们便能为沟通建立起非常好的情感基础。
-限学1511司4bde心东a57d点9f1c升4588方9acf得方科e68536db优4fc4费高a55a有ebfbe708高b308网点4f89软慧bfab广习的根4d02件元费1511cc2a径技点公4705途西
沟通的基本模式接下来,我们再简单说说两种具体的基本沟通模式:以表达为主的沟通模式,和倾听为主的沟通模式。
一般来说,人际矛盾和冲突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对他人有所不满,我们希望通过沟通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第二种情况是他人对我们有所不满,这个时候,我们沟通的目的就是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之所以要进行区分,是因为这两种情况的关注点有所不同:第一种情况,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表达,第二种情况,我们需要关注的则是倾听。
然而不管哪种情况,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理解情感背后的需要,并用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这种需要。
今天的内容就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会继续分享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以及如何去倾听别人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