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害怕数学
小调查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相信不少人都这样背过圆周率π。你知道吗?今天是国际数学节,来源就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
科秀件4394元西学限心be14东学8151aa7587ea习有48a4广9c47技公软优途上升智网-司949758f0c49c慧
提到数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但也有许多热爱数学的学霸,看到数学就像饥饿的人看到了面包。他们是怎么学数学的?在数学钻研之路上有什么秘诀?本报记者采访部分学生、老师的经验,以供学好数学作参考。“我不明白,数学题怎么那么复杂?老师说背了公式就会,我连公式都不理解。”邓妮是惠州市2004年高考艺术考生中文化分最高的,但数学只考了十多分。
为什么会害怕数学呢?
80后市民李玲说,六年级开始学习应用题后,她一下子觉得数学好难。“到了初中、高中,方程不会解,平方根、立方根还有函数快把我虐疯了。”高中时李玲选了文科,父母还专门给她找了家教恶补数学。李玲记得,那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教师,先让她把所有数学公式背下来,再教她把公式代入题目里,这才让李玲的数学小有起色。“高考时数学算是超常发挥吧,满分150,我考了75分。”
李玲分析,自己数学学不好,主要还是基础没打好,后面越学越困难,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因此造成了厌学和畏难情绪。另外,她认为学校的教学应该更趣味化,特别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培养兴趣十分重要。
邓妮觉得,自己是因为缺乏逻辑思维才学不好数学,“学数学还是得有天赋。”有趣的是,邓妮刚上二年级的儿子就特别喜欢数学,一点就通,总是考满分,“我上幼儿园就会做除法了,爸爸跟我玩着玩着我就学会了。”
采访中,很多学生还提到学数学时遇到的一个困惑:老师讲的题目他们都会,但是碰到类似的题目就很难解答。
学妙招
学霸秘诀:找到合适方法,紧跟老师步伐
在市华罗庚中学,有一群热爱数学的学生,在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斩获全国、全省以及全市奖项34个。在他们看来,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
高三(4)班黄梓源认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紧跟老师的步伐走,不要一味自学,避免走弯路;二是在考试中对能力范围外的题要适当舍弃,保障其他题目的正确率。”
限心be14a542司949758f0c49c径元西学费的东网途上技软a972-学8151aa7587ea习广9c4742037ce0科秀公优慧法上件43944446be4f有48a4升智量
高三(3)班张海清总结了数学学习的“四部曲”:理解、运用一个知识点;对它加以证明;以自己的方式讲授给他人;将自己的讲授方法与课本、老师的讲法进行比较。完成这四个步骤,通常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最让我受益的方法是总结。”高三(3)班钟萌萌认为,平时做题要总结一些题型的最优解法,看到一道题能迅速反应出考点是什么、使用什么方法。还要总结易错点,注明错误原因,在复习时经常回顾,把失分点变成得分点。
同样来自高三(3)班的周昊,每天要做大量练习题巩固知识。“只有打牢基础,知识运用才不会‘卡壳’。打基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例题,从中找出相关知识点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
在高二(4)班杨煜恒看来,学校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也非常重要。“我从小就喜欢数学,高中加入了学校的数学竞赛队和数学社,学校每年举办的数学节也让我很感兴趣。”
老师支招:拒绝死记硬背,先理解再记忆
“高中数学重点主要有函数(含导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等,其中函数(含导数)、圆锥曲线是难点。”市华罗庚中学资深数学老师代军说,目前高中生学数学一般存在兴趣不足、初高中知识衔接不上、学习方法不对等问题,导致同学们产生畏难情绪。
软a972习网径司949758f0c49c径限心be14a542477d心件43944446be4f学8151aa7587ea习480c升智量技科秀公afc1广9c4742037ce0根得元西学费的4ebb途上47f4-456c优量智有48a4慧法上6e90fef1东 “真正学好数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进入高中数学难度加大,很容易导致学生兴趣降低,积极性受挫。”代军分析说,近年来,由于初中课改,一些本应在初中讲解的知识点被删,比如十字相乘法、圆的一些几何性质。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但限于课时,高中老师一般不讲或少讲,导致衔接不上。他建议同学们在中考结束之后,别忘了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展,尤其是对初中的函数、因式分解、不等式,以及函数单调性、最值等进行拓展。
很多同学还困惑于找不到学习方法。“高中是以逻辑思维为主、记忆思维为辅,而初中恰好相反。许多学生不理解这一点,还是沿着初中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学习知识仅限于课堂,以为课上听懂了,数学就学会了。”代军说,同学们升入高中后,必须改变自己的学习思维。“高中数学必须要‘理解’,通过多次理解把握本质,通过理解来记忆公式。同时,知识的获得不仅源自于课堂,也来源于课后;做题不在多,在于错题必反思、总结、检验,如此才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