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文段大意断句
断句前最好能通读文章,从而对断句文段的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一般来说,对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它叙了什么事、涉及哪几个人;对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它的论点和主要论据;对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再根据“曰”“云”“道”等标志性词语和各人的身份观点,对每人言语的长短进行分析。
元27b3公习技升b485b6b9途优西4401限高-有网42649e1c软件学东司学西慧得科广
比如对“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一段进行断句,粗读一遍可知文段所涉及的人物有“昔人”及其妻、其子,文段所讲的事件是:“昔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他们总搔不到痒处,于是这个人自己伸手去搔,结果一下子就解决了。理解意思后再断句就容易多了:“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根据对称词语断句
升b485b6b9得司慧得5a24限高a9436df3心的6047学西c273高优西4401元27b3术a4e0网42649e1c软术途径件学1cab1c20-公习7c1cdfb3东有bf54技科广 古汉语讲究句式对称,断句时,可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词语或句式,以便利用这些对称词语或句式加以断句。
比如对“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一段进行断句,首先可以根据上下文弄清楚这段文字的大意:写文章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现在的人写文章存在的缺点。其中,“理致”“气调”“事义”“华丽”属于同一个范畴,“心肾”“筋骨”“皮肤”“冠冕”属于同一个范畴,“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都是结构一致的短语,都可以由“以”字领起。找到了这些对称性词语,就可以据此断句了:“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 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找出谓语成分断句
一般来说,只要找准了一句话的谓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弄清其主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判定该句的意思。如果能找出该谓语的宾语(或补语),则可在其后断句;如果该谓语后面没有宾语(或补语),则应在该谓语之后断句。文言文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常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此外,文段所使用的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也可成为断句的标志。
比如对“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一段进行断句,文段中的第一个谓语是动词“问”,它的主语是“帝”,宾语是“拒贼之状”,这宾语之后应断句。第二个谓语是动词“曰”,其后显然应断开;第三个谓语是动词“用”(采用),它的宾语是“穆宁之言”,其后应断开;第四个谓语是动词“成”,其后没有宾语(或补语),此处应断开;第五个谓语是形容词“奇”,它的主语是“帝”,宾语是“之”,宾语后应断开;第六个谓语是动词“发”,第七个谓语是动词“召”,这两个是连续的动作,中间可以不断开,在“宁”后断开;第八个谓语是动词“待”,它的宾语是“之”,其后应断开;第九个谓语是“失”,它的宾语是“旨”,其后应断开;第十个谓语是“止”,它的主语是“事”。至此,完成整个文段的断句。
依靠特殊标志断句
这里的“特殊标志”,主要指某些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文言虚词主要包括:①用于句首的“若夫、乃夫、至于、于是、虽然、是故、是以、已而、向使、夫、盖、惟”等,这些虚词之前往往可以断开;②用于句末的“矣、焉、乎、也、耶(邪)、欤、哉、耳、者也”等,这些虚词之后往往可以断开。文言句式主要指一些文言固定句式,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比如对“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一段进行断句,其中的“曰”就明显表示这是“异史氏”说的话;接下来的“满招损”和“谦受益”是两个对称短语;文言虚词“也”是特殊标志。然后根据文段中的动词找出它们各自的宾语,就不难得出以下断句结果: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东784d网42649e1cef52途径西慧得5a24学西c273高径件学1cab1c20限高a9436df3心的6047技优西4401公习7c1cdfb32e04f0d1心得软术-升b485b6b9得有bf541c96fb10广司科3d89985e元27b3术a4e0
解答文言文断句题有个基本要求:点断后,每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内容不合情理,那就有可能断错句了。此外,在利用虚词断句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介词“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的“乎”之后就不能断开。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等。③“而”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时,如果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成分且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而”之前断开;但如果“而”连接的是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而”的前面断开。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等。④“夫”用作名词或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时,不能点断,如“好夫(译为“那些”)似龙而非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