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叹的院士部长:他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和经济专家!

2020年10月09日 浏览: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任何一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已经非常不易了,跨越几个领域都能有重要贡献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对于今天的主人公来说,这似乎不是个问题。

他年仅25岁就制造新中国第一台对自主研发的电台,26岁成为全苏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34岁制成我军军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1944年年仅39岁就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院长,1955年成为新中国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里为外贸和推动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等等。

他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科学家和经济专家,是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广播电讯领域和外经贸领域都做了奠基性或开创性工作,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已经逝世20周年,他的故事至今仍让人们钦敬不已,他就是李强。

心怀理想的革命家

1905年9月26日,李强诞生在邻近上海的常熟虞山脚下尚湖边上的一个大家族中。他六岁入私塾,八岁进入常熟最早兴办的中西学堂高等小学,十四岁进入著名的杭州宗文学校。1922年,十七岁的李强在杭州阅读了一本《新青年》杂志,深受启迪和影响。后离开了宗文学校,经同学介绍,上了离家较近点儿的上海最大的一所由华人投资兴办的上海南洋路矿学堂。该校一律双语教学,为此,李强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功底。

东件费限公软9d76西-技科优4999司11ba有慧元西径广升途学25c63541网

1923年,李强从上海南洋路矿学堂中学部毕业,取得中、英文两张毕业证书。他还从国文老师叶楚伧那里了解到孙中山和国民革命,从《新青年》、《向导》那里了解到共产党的主张。

李强经常到上海青云路的上海大学听演讲和听课。上海大学是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校务工作实际上是共产党主持,学生以听社会科学系内容最多,经常在上海大学讲课的有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共产党人。

五卅运动中,李强作为上海学联执行委员,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在罢工、罢课、罢市的高潮时刻,经上海大学郭伯和介绍,李强于1925年6月10日加入中国共青团。1925年的8月,经中共上海曹家渡支部书记陈竹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组织和活动,历任共青团上海浦东区部委书记、中共常熟特别支部书记,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研制中共第一台对自主研发的电台

1927年11月,由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在上海建立。特科下设四个科,分别负责总务、情报、保卫、通讯等工作,李强任通讯科科长。由于单纯依靠地下交通员传递情报或指示的方法,已跟不上斗争发展的需要,而国民党政府对无线电器材,特别是收发报机控制得非常严格,市面上根本没有成品出售,因此筹建秘密无线电台就成为我党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1928年10月的一天,周恩来庄重地将无线电台的研制工作交给了通讯科长李强。又将学习无线报务的任务交给了时任上海法租界地方党支部书记的张沈川,从此,他们二人就成为了中共无线电台的创始人。

1929年底,李强带上由自己和张沈川共同培养出来的第一个报务员黄尚英,奉命到香港九龙建立第二个秘密无线电台。次年1月,沪港两地通报成功,成为中共自己制造的第一对通报电台。1932年,中共中央的声音已能通过秘密电台及时传达到全国各大根据地,对领导各地的革命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李强不无骄傲地说:“这是我党通信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

生产出了我军史上第一支步枪

1938年初春,抗战的号角将远在苏联的无线电专家李强召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先是担任军工局和无线电局的副局长(局长由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兼),主持全面工作,1941年升任局长,在这里他为人民兵工事业奋斗了9年。

军工局创建伊始,一穷二白,困难重重。李强相信“事在人为”。他一方面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带领大家苦干实干,既搞基础建设,又搞调查研究。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苦拼搏,延安的军工企业已初具雏形。

1939年4月25日生产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支七九步枪,又名“无名氏马步枪”,这也是我军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

在1939年至1943年的五年中,李强领导下的军工企业共生产步枪9758支,子弹220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1500门,掷弹筒弹19.8万发,八二迫击炮弹3.8万发,修枪万支,修炮4门,还为地方民兵生产了地雷上千万枚,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加快推进夺取抗战胜利的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司11ba41d0习学9e8343b2广习bd7aa3ba东法途学25c6354122fd9885件费835fd8a041679f61有习0fd9网a0a1根-349c公是慧d517技习方限费点智根元西径根优499976ca软9d76西67af科升6edf2ccd 1944年6月,作为延安军工局局长的李强又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兼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他是继李富春、徐特立、陈康白之后的第四任自然科学院院长。

科技与教育本来就紧密联系,军工局长兼自然科学院院长,容两职于一身,为李强一向所倡导的并身体力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舞台。

延安自然科学院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共培养了五百余名科技干部,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及后来夺取全国的胜利、建设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31年,李强被周恩来安排去了莫斯科学习,在苏联邮电委员会通信科学院搞科研和做教学工作。经过在苏联一年多的研究,发表了无线电科学论文《发信菱形天线》,在苏联无线电界引起震动,被苏联政府提升为研究员,同时也列为苏联七位最高无线电专家之一,名字被收入苏联百科词典之中。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强公式”。

1951年,《发信菱形天线》论文在中国用中文发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成立大会上,李强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这个身份使李强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院士部长之一。

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奠基者

新中国成立后,李强除了担任广播事业局局长外,还兼任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局长。这期间,他办了一件大事,就是领导架设了从北京到莫斯科的有线电话。长达一万二千公里的电话线路,为中苏两国的交往起了重要作用。

有习0fd99de5慧d5174ee2升6edf2ccd方司11ba41d0习学9e8343b2元西径根技习方广习bd7aa3ba费术公是限费点智根优499976ca学25c6354122fd9885软9d76西67af途49f2上-349c科网a0a1根径件费835fd8a041679f612e73d3d3东法

正当李强构想建设“世界第一塔”,准备为新中国广播电信事业干一番更辉煌事业的时候,又有一项新的工作在召唤他了。

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52年8月,李强被任命为外贸部副部长兼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9年的外贸工作。在这29年里,先是经历了中苏关系的大起大落,他既是苏联援华156个建设项目的见证人和执行者,为大规模引进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设备,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又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技术专家和技术资料,而奉命与对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保护国家利益,减少国家损失而竭尽全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开展外贸工作,同时还出任国务院援越运输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为了保证国家信誉和援越物资的运输万无一失,李强力排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干扰,精心谋划。

不但如此,他还根据周总理指示,于1970年12月11日至1971年1月7日冒着生命危险,以65岁高龄密访越南,实地考察险象环生的胡志明小道,以掌握越南战场的第一手资料。自1965年到1978年的13年间,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仅物资一项就达180多亿美元,而李强主持援越物资运输工作长达10多年,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1995年10月,越南政府向李强授予“友谊勋章”。

李强与许多国家签订过两国政府间的贸易协定,使我国外贸事业不断拓展,国际影响日益提升。在他看来,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贸易协定,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虽然,中美贸易协定的签订是1979年的事情,但早在1972年,李强就展示其革命家和经济专家的雄才大略,对中美贸易予以倾心关注,积极实施。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问中国。

学25c6354122fd9885技习方-349c网a0a1根径术软9d76西67af953f秀科优499976ca公是件费835fd8a041679f612e73d3d3元西径根7d3d限费点智根慧d5174ee2有习0fd99de5智f6b2途49f2上东法径4cdb司11ba41d0习学9e8343b2升6edf2ccd方457d广习bd7aa3ba费术

李强从中美关系的解冻感受到中美贸易生机的萌发。为办好1972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李强运筹帷幄、周密部署,使中美贸易额达到1288万美元,这既是零的突破,又是从无到有的良好开端。

改革开放初期,围绕着要不要引进美国可口可乐罐装线,众说纷纭,许多人投以怀疑的目光,认为将它引到中国来,有文化侵略之嫌,李强却泰然处之,他指出“可口可乐只不过是一种受世界各国消费者欢迎的饮料而已”,经他拍板,第一条可口可乐全套瓶装生产线在北京落户。中美两国政府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同年7月7日,在外贸部谈判大厅的签字桌前,中国外贸部长李强和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科克代表两国政府在《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上签字,为两国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发展,掀开崭新一页。

协定于1980年2月1日正式生效。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李强不辞劳累地运用他的智慧和才干,与美国政府官员谈,与商界人士谈,与金融界、企业界人士谈、与采访的新闻记者谈,做到刚柔相济,把握有度,破解难题,从而使两国贸易市场不断拓宽,贸易额快步递增。协定的签订,并未使李强感到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相反,为了协定的落实,他依然倾心尽力,尽职尽责。198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59亿美元,为以后中美贸易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6年9月29日,李强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