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基础积累
许多知识概念不作为考试要求,高考复习也不必在概念方面多费时间,识记类题目,如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甚至包括课外古诗文名句,没有必要作为复习重点加以 系统整理。这方面的很多知识有赖于多年来的长期累积,不能指望高三阶段进行恶补来完成,这样做的结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所以,不妨集中力量抓好 以下几个方面:
1、课内背诵篇目都必须做到烂熟于心,而且保证书写无误。
2、必要的诗词曲常识,比如诗歌的押韵、体裁、题材、对仗、典故、语言风格等要有所知晓,能够辨识。
3、掌握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侧面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是常见的考题,这些概念切忌张冠李戴。
二、养成“反刍”习惯
1、调整好自己的考试心态,做阅读类试题时有可能遇到信息陌生度较高的文本,有些同学可能产生焦躁情绪,其实,很多试题只要你静下心来细读原文,根据你所读懂的内容推测读不懂的内容。不难理出头绪,找准答案。
2、吃透考纲、考点。只要平时能有意识地将每一道试题与考纲中的考点对应起来分析,形成习惯就会分辨这道题的考点所在,那么,也就知晓自己在哪些题型、哪些考点上相对薄弱,才能真正有目的地去强化巩固,否则,盲人摸象,做无效重复操练,不能抓住问题要害,只能使自己愈加急躁。
3、梳理答题思路。 高考阅读题一般而言总有它的答题思路所在,这是复习训练的常规动作,一般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聪明的学生应该更进一步,明辨不同题型的答题要求及答题思路, 当你看到开头段的作用时,你就想到可能的答案是:“总起全文”、“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明白题干中“目的”、“意图”与 “主旨”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在文中的意思”不同于“表达作用”等;经常捕捉你答题中遗漏或者不足之处;对吃不准的问题要尽快解决;要善于发现老师讲课内 容的不足与参考答案的破绽。这样的自我梳理才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策略,也是最高效的复习策略。
三、充实你的作文
要把一篇文章写得好一些,比如内容充实一些,思路清晰一些,将自己的作文成绩提高一个档次也不是什么难事。写作基础差的考生尤其要重视考前准备,平时作文水平平平的考生没有充分准备就别指望高考中有理想的发挥。
1、重视审题训练。 现在高考都是以材料作文为主,一旦审题失误,则损失惨重。所以,审题过程中要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不要受材料中的枝节问题所干扰。为了防止偏题,还有必要 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文章展开部分首先就要对原材料作理性分析,在行文过程中反复扣题(也即反复照应原材料中“关键词语”)
2、要养成不断积累作文材料的习惯。 所谓作文的新,就一般考生而言,很难在立意、语言、构思方面出新,而是材料的推陈出新。要对已有材料分门别类调整归档;拓展选材范围,不要局限于名人轶 事、名人名言,还可以增加自然现象、谚语成语、精彩片段,不断充实新颖的材料;要有温习的习惯。还要你积累的作文材料尽可能用到写作中去,充实你的作文内 容,没有运用材料的习惯,不会调动你的积累,进了考场也激发不出你运用新材料的意识;即使你已经熟记的新颖材料,也要尝试用更好的语言来表述,使文章显得 更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