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 >正文

文言文翻译解题技巧

2021年03月12日 浏览:

文言文翻译最常见设分点

(1) 词义扩大: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即词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扩充或重新获得新的意义和用法。

①范围扩大。例: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兵(古:士兵、兵器;今:军队-战争)

②义项增多。例: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好(古:女子貌美;今:美好的感受)

(2)词义缩小: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①范围缩小。例: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金就砺则利(古: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

瓦(古:泛指一切陶制品;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②义项减少。例: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③义项转移(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例: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技46f7的点-慧费5653软东961e广网途司学42b4限优b994公件9172升高秀元有科

狱(古:案件;今:监狱)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例: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得力帮手;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


古今异义词的解题办法

1.语言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判断。

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

B.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

C. 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

D. 宗君而处身(宗:尊崇)

解析:

“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种用法,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应该相同,课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镂”应为动词,据此可推断出“文”也应是动词,装饰花纹。所以B项不正确。

2.代入分析法

在判断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时,考生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双音节词中的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把两个词语的意义合并起来,放在语句之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意要求。

如:(原文节选)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翻译“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解析:

“知道”今义明白,了解。用在这里,明显不通畅,所以可以推知是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懂得”“道义精妙”

【译文】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

元软慧费5653东961e有途科心限司8a4e广学42b4网升高秀公件9172技46f7的点优b99444cb-

3.课文迁移法

利用课文中实词含义进行知识迁移,快速推断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如: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解析: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中国:指中原,因此,可以推知,本例为“中原”。

【译文】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