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 >正文

辨析语境要求,选准得体切入点

2021年03月22日 浏览:

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大类。情景语境是对具体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如言语活动的场合、交流对象的身份等;文化语境是言语交际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方面。近几年,高考越来越注重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得体进行综合考查,题型设置也由以往单一角度的选择题转向综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表述题。

优公软方有件慧途b93d广限法元司技升学4d72东-2166937d网科

在特定语境中辨析语言运用是否得体,要从对单独词语意义的判断深入到对整段文字语言逻辑的解析。要求考生从论述逻辑、语句衔接、情感表达、情境创设、词语含义等多个角度分析词句的运用与整段文字所构成的语境意义的贴合程度。例如下面这道题:

慧升b3b1公-2166937d是广限法的司优西216a软方途b93daf526a26技东元学4d72件网a5be有科
镜泊潮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这样的景象,在其他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问题: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辨析角度一:语句衔接

虽然只是一个段落,但是语段的叙述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语句之间存在严谨的逻辑关联。因此,在语段中判断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第一个切入点就要从论述的逻辑性入手,从语句之间的衔接角度进行辨析。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不是简单介绍事物内容,而是通过词语重复突出镜泊湖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与前文的“巨镜”和后文的“画图”照应,使行文严谨、连贯,体现出叙述逻辑和语句衔接的得体性。

网a5be东科途b93daf526a26升b3b1智学4d72优西216a点b1514c82件软方-2166937d是b9a1限法的技公有元f0a0fd31学广慧a79a司

辨析角度二:情感表达

限法的方广-2166937d是b9a1方软方优西216a点b1514c82公有慧a79a网a5be40ab司科件东升b3b1智途b93daf526a26499b元f0a0fd31学学4d72技
判断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第二个切入点就要从语言对情感表达的贴切性入手,对语言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句式变化、修辞运用等进行辨析。原文“涟漪潋滟”“波光摇曳”是独立成句的两个短句,而改后则作为“水面”的定语成分嵌入一个整句之中。从“冲破”“摇曳”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段话力求展现镜泊湖的动态美,因此选择单独成句的短句形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者见到镜泊湖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语句形式的选择体现出情感表达的得体性。

辨析角度三:意境创设

判断语言表达形式在一个完整语段中的运用是否得体,不能只关注对单独词语含义的辨析,更要兼顾对语言表达形式在特定情境中的融合性的分析。原文句式多处运用短句、独立成句的形式,突出了镜泊湖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原文采用的语言形式与描写内容高度融合,体现出语言表达在意境创设方面的得体性。

公46b6广术途b93daf526a26499b软方技-2166937d是b9a1方科的4485有慧a79a33c2东元f0a0fd31学是升b3b1智限法的方件优西216a点b1514c82司4a8f网a5be40ab学4d72 综观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语运主观题的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对考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综合考查,对语言得体的评价角度也不断拓展。我们要注意突破对一词一句的局部理解,将视线拓展到对整段文字的论述结构、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运用的限定等更加宏观的层面对其得体性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