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没有计划性?——专注力培养之时间管理篇

2025年03月13日 浏览:

您家孩子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出门前,孩子还在大喊,我忘记带笔袋了!语文作业也忘了!

——孩子打游戏时,总是说“再玩一会儿,我保证打完这一关就停”,结果每次都忘乎所以,无法自控。

——每到周末,孩子的心思全放在玩乐上,学习任务被抛之脑后,直到周日晚上才开始赶作业。

——写作业时,明明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孩子却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

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寻找解决之道。

01 磨蹭、拖延的本质是对时间的认识不足

磨磨蹭蹭、拖延、分不清事情的主次,这是大部分儿童都会出现的问题。在孩子7岁之前,这些行为并非孩子主观上的选择,而是由于他们对时间的认识不足,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在他们眼中,时间仿佛没有界限,任务似乎可以无限拖延。

什么是时间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妥帖地处理每一件事,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并达成较好的效果(Strongman & Burt, 2000)。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的孩子可能面临学业压力增大、成绩下滑、情绪消极等后果(Won & Shirle, 2018; Yang & Tu, 2020)。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如何引导孩子逐步建立时间管理的意识,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小技巧。

软学74fc优元费有方-f1202f8a广4c58慧东心技习途升科8f149579469d件公学c0c3网司d122c0ae方限 02 时间管理小贴士

1.给孩子设定任务期限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珍惜现在,珍惜今天,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因此,无论是作业、游戏还是其他活动,家长都需要和孩子一起设定明确的时间期限。

比如:

“半小时内写好数学作业”

“你可以玩10分钟的手机”

“我们要在一周内阅读完这本书”

家长可以设置一个闹钟放在孩子身边,来提醒孩子,接下来某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

至于期限的长短,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像作业这种有明确时间限制的任务外,其他事情可以多留给孩子一些反应和缓冲时间。如果孩子总是拖拉,超出了期限,家长可以适当给予“惩罚”。比如玩游戏超时了,那么明天就相应地减少游戏时间,让他们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2.帮助孩子列任务清单并排序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列出当天或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将它们逐一记录在便利贴上。随后,家长可以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协助孩子区分这些任务的优先级,确保他们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安排时间。这样,孩子将能够更好地掌握任务的轻重缓急,提升时间利用效率,逐步告别拖沓。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由Covey等人(1995)提出,并根据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划分出四个象限:

(1)第一象限代表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比如明天要交的作业等,须立马去做。

(2)第二象限代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每天的阅读等,要有计划的去做。

限广4c58元费慧件公东心优a9ba技习科8f149579469d网升上司d122c0ae方有方-f1202f8a26c47b80途软学74fc学c0c3

(3)第三象限代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结伴打水等,要尽量少做。

(4)第四象限代表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比如玩游戏、刷抖音等,尽量不做。

3.制定灵活的时间计划

不少孩子的计划表是以小时甚至是分钟作为间隔的,详细规定每个时间段做什么。然而,这种太详细的计划,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写作业有道题卡壳了;昨晚家庭聚餐导致早上起床迟了……在这种变化中,孩子可能难以完成计划上的事情,从而产生挫败感。

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灵活的计划,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例如,可以以周或日为单位制定计划,将每天划分为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等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内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既方便调整,又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来源:青心网

编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