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太仓文化研究院成立 探索长三角文化研究与建设

2015年12月03日 浏览:


11月14日-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太仓市共同举办的“王世贞与明清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会”在王世贞故乡太仓召开。上海交通大学与太仓市政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太仓文化研究院”也于14日成立。

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太仓文化研究院将整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科的科研力量和太仓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展以太仓和太仓历史文化名人为基点的地域文化探索与研究。研究院旨在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发掘太仓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由太仓这个点推展开来,梳理长三角文化自明清以来的发展脉络,进而探讨长三角地区经济文化繁盛的必然性以及世界城市群的文化独特性,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形象,促进协调发展。这是长三角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又一重要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许建平认为,中国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形而上的道、形而下的民间文化和处于二者间的以家族、师承、乡邦为表现形态的士大夫文化。中间层次的文化是中华优秀文体的主体,研究的空间很大,但这块文化单靠地方政府力量不够,需与高校学术力量结合,才能做好发掘与提炼,从而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目前,我国高校与地方政府成立的研究院多为科技与经济方面,文化研究院起步较晚。上海交通大学与太仓政府共建文化研究院,具有前瞻性和试范性,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应用,开拓出一条重要的途径,提供有益的借鉴。

许建平表示,太仓是明清文化的宝地重镇,在明末清初的约半个世纪里,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在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统治文坛四十年的王世贞,复社领袖张溥、张采,清初娄东诗派的领袖吴伟业等文豪。艺术上,太仓是清代娄东画派创始人王时敏等“四王”的故乡。这些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至今没有被充分挖掘。研究院的成立将填补这些空白,给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文化推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庆存认为,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而言,明清文化研究需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也需由点到面,由王世贞研究到娄东文化,再到吴中文化直至明清文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易做实,也能做大。中国优秀文化的研究,也需由地域文化而扩展到一个时代的文化,众多地域、众多时代的文化就能复现中华文化的丰博内涵。

首届王世贞与明清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七十多名明清文学和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与会者围绕王世贞家世生平、交游、著述,王世贞与太仓、“娄东文化”,王世贞与明清文学,王世贞与明清史学,王世贞与《金瓶梅》,王世贞著述的域外传播,太仓文化与“一带一路”等议题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