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II卷(地理)-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

2016年10月10日 浏览:

2016年高考全国II卷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图2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技学司限根优法元件9bcd高-东43fe慧是4cf7网升术86bf有学途广0c2c401b公93498843软科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 10.B 11.A

软限根量4012司432c方广0c2c401b技费23329424元公93498843慧是4cf7件9bcd高东43fe的途e9d4f014网7204ffca优法-得学e968有学科升术86bf
【解析】

试题分析:

9.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河床抬高;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所以答案选D。

10.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故该题选B项。

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家中,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冲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考点: 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优法网7204ffca公93498843软有学慧是4cf7西升术86bf47aa技费23329424af08e993广0c2c401b元司432c方件9bcd高途e9d4f014-得科71ab上东43fe的学e968限根量4012 【名师点睛】 该组题以河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第一题,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理解材料,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项。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第三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河口位置”判断主要作用是切断潮流泥沙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