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技-高高4d43费西高科学量东元法件a0ff点限习公45a44507升99154e42途8ca9bd54优a34b有8b53网广b2b6be07得司9f60软高ad67d2ef慧费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答案】C
【解析】排列句序题也是高考语文试题的经典性题目,这种试题实际上是“微型写作”,是写作考查的“短平快”。“短平快”自然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偏重于逻辑思维(表意)考查,当然也可能涉及语段的修辞、句式、语言特色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的明确性、层次性。
本段文字主要论述昨天、今天、明天,观点是“经营好今天是关键”——这是每个学生都能看出的。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先从今天说起,这是必然的,因为作者要强调的是“今天”;紧接着自然要论述的就是“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因为昨天已经过去,已经难以决定其好坏(出题人润色文段时略去了这层意思,这是造成设置答案时逻辑混乱的关键!),走向明天才是人生的大方向,而要走向辉煌的明天,就必须经营好今天;最后再论述不能“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实际上强调的依然是“经营好今天”,文路至此,自然接住了结尾一句话,突出了中心。(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逻辑层次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而给出的答案确违背了这一规律,不能不说是高考试题对广大学生的一大误导!)
再看看文段的“文理”——即语言运用的内在规律,主要体现为虚词、关联词语的“焊接作用”。“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这一句排为第一句,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得出来,但是按照给出的答案往下套,学生就傻眼了,答案既不符合逻辑事理,也不符合“文理”。这一句中既然有“接力处”,下句自然就要顺着这一比喻来论述,那么紧接的句子就应该是“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从逻辑事理来看,接力之后自然是“向前”,怎么会“向后”呢?解析至此,答案自明矣!
【点睛】“排列句序”实际上就是写作,只不过是“微型写作”而已。既然是写作,就得以写作的规律对待之。首先要弄清文段的性质(即文体),然后在文体大语境的指导下,再注意“事理”“文理”,还要注意文段相应的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做到这些,这种试题的解答就变得比较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