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名“大数据”和“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评审专家公布!

2016年11月16日 浏览: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公示了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拟聘请专家名单、“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拟聘请专家名单,共计有107名专家入选。

“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拟聘请专家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

1安 晖赛迪研究院

2包英群中咨公司高技术部

3陈 冲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4陈尚义百度技术委员会

5杜维成农业部信息中心

6高志鹏北京邮电大学

7管海兵上海交通大学云计算实验室

8韩新民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9何 勇浙江大学

10胡建中湘雅二院

11胡晓峰国防大学

12黄 磊北京交通大学

13黄 涛中科院软件所

14李东升国防科技大学

15李世其华中科技大学

16梁 娜北京菜篮子集团

17刘功效机械工业信息中心

18刘汝林中国电子学会

19刘一凡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0吕宝粮上海交通大学

21吕建成四川大学

22邱剑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23田 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24王 翔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25王华明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

26王俊彪轨道交通系统测试国家工程实验室

27王守伟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28王书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规划研究院

29王笑京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30王延峰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31王震坡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

32王珠珠中央电教馆

软-4c57优72730da2广点4bd24a79途件学费公483d限网元技智科的习司量东423c升97bd44557549有量慧 33吴建平清华大学

34夏杰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35熊松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3所

36徐 红中咨公司高技术部

37许世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38杨京彦北京机床研究所

39杨学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40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

41于 锐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42余少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43袁 坚清华大学

44张瀛瀚中咨公司

45赵 靖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

46周明全北师大教育部虚拟现实工程中心


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拟聘请专家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

1陈云霁中科院计算所

2程渝荣清华同方

3崔书昆军委参谋部

4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5杜 链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6杜心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7樊邦奎 军委参谋部

8封志纯出生缺陷防控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9高亮华中科技大学

10关积珍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11管瑞良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12郭世泽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13过敏意上海交通大学

14郝叶力军委参谋部

15何华康中国信息协会

16何跃鹰网络安全应急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17胡坚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

18胡建生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

19金耀辉上海交通大学

20李 雷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1李 松军事医学科学院

公483d是升97bd44557549网是优72730da2得4c32件东423c广点4bd24a798044费308c2a0f元司量慧软点62325959科的习西9fc142e1技智途学费a929有量8d1f得限41f1-4c57
22李成名国家测绘研究院

23李建斌中南大学

24李京春国家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25李仁涵中国工程院

26李 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连樟文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8廖小飞华中科技大学

29刘建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0刘元安北京邮电大学

31马华东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32宁家骏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

33皮定均北京市朝阳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34孙宝文中央财经大学

35陶小峰北京邮电大学

36万碧玉中城智慧(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7王爱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

38王恩东浪潮集团

39王芙蓉南京市规划局规划编研中心

40王亚卡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41王蕴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2王志良北京科技大学

43吴一戎中科院电子所

44吴志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

45向 荣南开大学医学院

46谢 耘神州数码公司

47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

48阎保平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49阎冠和北京市经信委

50杨 超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51杨建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52杨义先北京邮电大学

53杨蕴毅审计署计算中心

54曾长青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55张 健中科院软件所

56张 军华南理工大学

57张洪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58张文生中科院自动化所

广点4bd24a798044费308c2a0f-4c57件4583途费技智元49f9智9b10科的习西9fc142e1有量8d1f得的公483d是智网是a1d7416e智学费a929东423c软点62325959de97fec1升97bd44557549慧司量量量限41f1416550625993优72730da2得4c32 59仲 盛南京大学

60周德铭审计署信息办

61周兴社西北工业大学


今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根据通知,我国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布局相关国家工程实验室。具体如下:


“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一)促进传统行业融合互联网

1.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不高、系统集成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设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工业控制系统、感知伺服系统、工业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交互式生产技术的联网和互相通信(CPS),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申报单位需具备系统集成开发能力,且深度参与制造业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等示范项目。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信息化程度不高、追溯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农产品追溯编码与产品标识、供应链信息快速采集、质量安全检测、农副产品关键质量信息实时监测、质量智能决策与预警、溯源数据交换与查询、大规模数据处理及查询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农副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信息化水平。申报单位需具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大规模农产品在线数据、物流信息资源。

3.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不足、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设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企业间物流信息交互、通用接口、数据传输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与大数据等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完善物流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促进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申报单位需具备大规模信息化物流配送及管理系统。

4.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医疗救治资源分布不均、获取便利性不高等问题,建设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重大疾病的远程急救及移动急救模式、高危人群疾病智能预警及干预、心脑血管病联合救治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虚拟现实等技术在互联网医疗救治领域的应用,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对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和危急重症救治水平。申报单位需具有丰富的医疗信息资源和大规模远程医疗应用经验,承担过国家级远程医疗相关项目。

5.互联网教育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教育资源供给与适应性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设互联网教育关键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远程交互互动与传输系统、知识建模与分析、虚拟课堂、系统化教育治理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优质教学内容线上线下对接、高沉浸感多模态互动远程教育、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服务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申报单位需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具有丰富的应用推广经验。

(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1.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设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大规模密集型计算、海量数据训练、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感知、新型人机交互、机器翻译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提升我国深度学习算法综合运用能力。申报单位须具备多类型、大规模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2.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脑认知和类脑信息处理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类脑计算系统、类脑信息处理、多模态感知、自主学习、认知脑模拟、类脑多模态信息处理、脑神经计算、基于神经网络的类脑机器人、面向类脑智能的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提升我国类脑智能领域的认知和研发水平。申报单位须具备脑科学知识引擎和类脑智能原理研究能力。

3.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内容拍摄、数据建模、传感器、触觉反馈、新型显示、图像处理、环绕声、(超)高清晰度高处理性能终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测试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对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申报单位需具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集成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并在体育直播、军事、教育等领域取得应用。


“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一)提升大数据基础技术支撑能力方面

1.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数据计算平台安全可信性差和软件通用性低的问题,建设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通用大数据计算软件框架和算法库、智能诊断和自动纠错等可靠性信息高速转发、统一框架内不同类型和格式数据批处理和流处理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备高性能处理器互联芯片和计算平台安全管理控制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并满足国家加密算法要求。

2.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数据系统软件开源创新不足的问题,建设大数据系统软件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一体化管理、交互式异构数据分析框架、数据可视化与智能数据工程、领域大数据应用开发运行环境、大数据混源软件可信验证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备管理超大规模数据的软硬件基础。

3.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弱、大数据算法应用和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建设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大数据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描述、异构大数据预处理、挖掘与分析计算系统、大数据挖掘结果与决策支持、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知识获取算法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须具备较强的大数据挖掘分析、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研发能力和应用经验。

4.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数据共享交换及交易流通不畅、标准不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设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政企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公共数据开放流通、云上公共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跨系统公共大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大数据资源与服务确权估值建模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有丰富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和大数据交易流通及交割结算经验。

5.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监测、预警和控制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设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数据源可信验证、大流量数据安全传输、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安全、数据汇聚隐私保护、非结构数据动态脱敏、数据防泄漏、软件系统漏洞分析、大数据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请单位需具备较高的大数据安全漏洞和风险防控研发能力,并承担过网络安全相关领域国家级项目。

(二)提高大数据应用技术水平方面

1.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设计局限化、信息碎片化、无法模拟仿真等问题,建设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建设运营可视化、三维空间模型(BIM)及时空仿真建模、室内导航与定位、虚拟现实、图像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有顶层设计、仿真建模、三维模拟、虚拟现实、计算机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并初步建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仿真与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

2.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城市管理低效粗放等问题,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低功耗物联网、面向数据空间的协同感知和虚拟交互、城市管理数据流程重构、城市级信息融合与共享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在治安防控、建筑节能、城市供水、网格化管理等城市管理领域有较好的技术积累。

3.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医疗质量监管、临床辅助诊疗、卫生经济分析、公共卫生政策评价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设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医疗大数据整合管理、互联互通、互认共享、分析检索、标准规范、隐私保护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有长期医疗数据积累和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分析利用经验,承担过医疗信息化国家级项目。

4.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学生学习成长监测、教育管理智能决策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多源异构数据汇聚、系统化监测与评估、教与学过程的综合建模和行为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请单位需具有教育科学和数据科学交叉研究能力,并具有海量教育数据获取、监测分析和应用服务水平。

5.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综合交通跨行业、跨地域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交通运输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管理决策、融合应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有交通运输领域多类型大规模数据资源及综合分析应用经验。

6. 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社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设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社会安全防控大数据信息感知探测、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理解、海量多维信息关联分析、社会安全风险预测预警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有PB级社会安全防控大数据分析挖掘的能力和应用经验。

7.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流程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和评价不足等问题,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面向海量在线设备的异构数据获取、数据甄别评价、聚类汇集和关联分析、云端处理、工业产品多维质量评价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有主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获取、挖掘和服务能力。

8.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空天地海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设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空天地海多源信息感知探测与存储管理、广域动态信息融合理解、多维重建与可视计算、多维情报关联挖掘与应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在空天地海大数据感知与挖掘、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与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