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服务人才全面紧缺
汽车产业是“十一五”规划重点产业之一。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副主任汤海山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 50 万,维修人才缺口 80 万。汤海山说,未来 5 年汽车人才全面紧缺,包括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
此外,在后汽车时代,汽车文化人才也非常紧缺。
2 、民航业人才缺口 24 万
伴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人才的需求规模也开始同步扩大。目前国际民航平均人机比是 100 ∶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 200 ∶ 1 ,这意味着,仅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
事实上,民航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各航空公司高速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国内各航空公司相继展开大规模招聘活动,揽才范围从飞行员、空乘到维修、地勤人员都有,涉及范围极广。其中,飞行员成为各大航空公司的招聘重点,薪酬一般都设在每月 2 万元。
在未来几年内,飞行员、空勤人员、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专业人才在我国最为吃紧。
3 、机电一体化需要复合型人才
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联招聘网日前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对该专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从职位看,每月需求量有 200 多个。可以说,机电一体化类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
在上述需求职位中,技术类占到了 40 %,销售类占到了 30 %,客服类占到了 20 %,管理类占到了 10 %。而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生物制药业、环保业以及快速消费品业。
4 、精算师“钱”程无忧
精算师,是一个公认为“钻石领”、国外年薪过百万、国内月薪上万元的职业。目前,精算师是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精算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随着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我国未来 5 年急需 5000 名精算人才。
据了解,我国开设精算专业的高校有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5 、护理学就业前景看好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 2015 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 232.3 万人,平均年净增加 11.5 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6 、材料类研发人才成为焦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的注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