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重庆卷)
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图4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9分)
(2)湖、池、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13分)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图4所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4分)
13. (26分)【答案】
有10c4方72bc16d5上限软b89f3aa5东技法升途根16f5广高优元高公-02cb学98337588网慧6489bff6司件科
(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能工巧匠多。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
③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
④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蚁虫;防雷击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注意题干明确要求写出“社会经济条件”,综合教材中工业区位条件和农业区位条件中的社会经济条件,该题可以从资金、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分析。从图中所给出地名等信息可推测出该地位于我国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明清时期该地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重心,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催生了园林建设;同时,该地(长江等地)水运便利,陆地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园林建设的能工巧匠众多。
(2)本小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考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系(河流)、地下水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先说明上述各方面自然环境要素特征,在说明该特征对该地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的需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有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河网稠密,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水景提供资源条件;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该地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易发生火灾,因此应注意防火;该地降水丰富,尤其是每年夏初受准静止锋影响,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应注意防潮;水热充足,易使蚁虫滋生,木结构建筑应注意防蚁虫;该地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暴天气,应注意防雷击。
学98337588969d软b89f3aa5根司4059西东4b49有10c4方72bc16d5上广高-02cb网3a60b54a4158公得秀技法科点4d5a点元高慧6489bff6点途根16f5件494a限优升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注重区位问题的考查,高该题以古典园林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展示地理信息,将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区域自然条件对古典园林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的防护措施等问题联系起来,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区域定位为突破点,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区域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