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应用型大学建设暨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安博教育集团承办。
去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通过4方面22项措施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发展,提出要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到,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鼓励高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鼓励校企、院企合作办学。国务院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要求,要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技升有学智网件慧元-a62d途科费公软东优851e广司4b6f限
此次校长论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与会领导、专家与二百多位参会校长、院长共同探讨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以及教学资源汇聚等方面的困惑、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互联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信息互联、消费互联、生产互联和智慧互联,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真正是智慧互联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升级。他说,互联网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叫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我们要充分享用它!他期待大家通过观念的变革来推动体系的变革,通过外部的协作来推动内部机制模式的转变,打开思维、打破藩篱,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平台。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展望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他在会上表示,我们不仅把互联网看成是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领地,在这个领地当中跑马圈地,深耕细作,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业态,我们要培养的也正是基于这个领地、适应这块沃土的人才。会上他提到,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正在与安博教育集团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通过调研分析,找到市场对于人才的真正需求,总结出人才培养的模式,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处长吴爱华在会上介绍了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部署。在谈到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他说,大赛将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比赛,主要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行业企业对接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和更多的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不断丰富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涵,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多方收益。
公db0f元d9fdccf0网秀智488946ef科费是的法学东方根7ea6d331限学智8fa8习8da3优851e件fd3e723e心慧司4b6f是学cb639562有软4f25升dba5e54c技421d-a62d2735ed45的途989b广点
论坛总结环节,嘉宾都认可一个观点: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思想和智慧,如果人人能做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我们就可以期待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