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展阶段 |
侵蚀类型 |
地貌特点 |
初期(A) |
以 向下 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
中期(B) |
向下的侵蚀作用 减弱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 加强 |
河流在凹岸 侵蚀 、在凸岸 堆积 ,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
成熟期(C) |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
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并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考向1 河流地貌的形成
以景观图和剖面图来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考向2 河流地貌及其流域的地形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
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
(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
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2.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
(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
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 运输 ;河流冲积平原,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 农副产品 |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 较小 ;耕地连片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大 |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①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加高和加固河堤,聚落一般沿河呈 线状 分布;②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和地质灾害,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 洪水位 的地方 |
考点2 地形及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 平原 | 山区和高原 |
|
表现 | 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 气候寒冷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 |
原因 |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 湿热的热带气候区,高原上较为凉爽 |
典例 | 我国城市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上海、北京、广州等 |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上 |
2.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学件7be9司公途优费科有慧网东得-97b148d4元升广软技方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