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须弄懂的重要考点(三)

2017年11月24日 浏览:

23★考点: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1)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洋流对航海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多雾。

③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得益于上升补偿流。

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4★考点: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

25★考点: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26★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平衡功能——指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的之间的协调。

(4)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

27★考点: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调发展。例如: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28★考点: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度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水热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沿等高线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垂直分异规律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29★考点: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例如对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种类、种植制度、灌溉方式、耕作方法等方面,分异规律要求农业生产要遵循地域性的特点来进行生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0★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线路分布:通常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延伸方向: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字形。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河流地貌影响着聚落分布的密度;

②河流地貌影响着聚落分布的规模;

③河流地貌影响着聚落的选址。

31★考点: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1)近百年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

(2)影响: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利与弊);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32★考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通常所说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地区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3)在不同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活动效益。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开源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节流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33★考点:结合实例,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灾害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灾害

形成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河流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人们生活缺水,影响日常生活;影响农业生产,农作物枯死,农业产量下降;影响工业生产,工业停产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自然原因:①气候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或台风的影响②水文水系水系支流多,汇水集中;河道弯曲,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③地形地势低洼。

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淹没农田、村庄,人们财产受损、人员伤亡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绿化,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台风

热带、副热带海域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风暴潮

加强预报,及早防护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低温冻害

及时预报,及早准备

地震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最严重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应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