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攻略

2017年11月30日 浏览:

【复习目标】

1、研究高考题,理解“补写句子”的题型和特点。

2、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3、提高语言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考纲及高考试题解读探究

1、考纲依据: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考察实质: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导能力,语言有效表达能力。

(2)全国Ⅰ卷必考题,固定在16题出现,分值为5分。该题跟衔接题共同构成语言逻辑思维的考查。

(3)整体难度适中,对能力要求较高,得分有难度。

重点题型一:总领句的补写

总领句也叫总起句、总提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观点句的补写也同此理。

重点题型二:总结句的补写

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语言。总结句的拟写与总起句相似,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有时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

重点题型三:过渡句的补写

过渡句一般是采用一句话把上文内容与下文内容兼容到一起,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总结)上文,而后半句则领起下文。

重点题型四:解说句的补写

解说句,就是对上文内容的阐述。一般有几类,一是进行延伸性解说,即对抽象概念进行具体解说;二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并列性解说;三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性解说;四是对相关的条件(原因)与结果进行推导性解说。

二、方法指津

优d50162c7科b78d高慧8a46根限的3a3a软司89dd-件48fa径有公途技升网上的东6047元广学

语句填写题考查的是简明、连贯、准确,是一种能力,严格讲是没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但充分利用语言和思维的一规律,可以帮助更准确地回答。

1、理解整个语段内容,这是解题前提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如果对整个语段不理解,答题就易答非所问。因为填写的句子也是统一在整个语段的意思之中的。

2、注意分析语段的的一些基本逻辑关系和标点符号,善于准确有效分层

所给语段一般为三层或四层,每层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够准确分层理解(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既可帮助理解理个语段,更是缩小每个空缺的答题范围,不易偏题。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如因果关系(上为因,一般要求写果)、递进关系(填写的句子就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转折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对比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构成对比),找到呼应、关联、暗示性语句,重视标点符号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如果给出句子前后有冒号,填写句子一般为总结或总起句)。

3、注意所填语句的位置,确定句子功能,根据上下句,合理推导

所填语句一般为每层的总起句、结论句、过渡句或仿写句、照应句。明确了所填句子的位置就明确所填句子的功能,就可以根据所要填的句子功能利用上下文去推导所应填写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合理推导是解答这种试题的必要手段。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或上下句中的提示词语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4、注意一些技巧

如陈述对象一致,语言风格一致,感情色彩一致、结构一致、手法一致、修辞一致、关联词一致等,这是保证填写句子不走样不变形不出格。

5、注意检查修改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有无超出字数要求等。

三、解题示例

例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① ?首先, ②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③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食、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划分段落层次。要分层,首先看句末符号,这段话共有6个句末符号(1个问号,5个句号)。第一句是个“引语”,就是引出本段的论述对象;空缺①是个问句,而第3、4、5句中有“首先”“其次”“再次”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判断空缺②是个论题;而第6句有“由上所述”字样,可知是结论。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段落分为三层:1、2句引出交待论题,3、4、5对此分析,第6句作总结。

确定句子功能。确定了层次以后,我们就可以确定三个要填的句子分别承担什么样的功能。空缺①要填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总括性的问句,引出后面的分析,可从总结句即第6句来推断,句子应包含“阴阳”和“关系”两个关键词。空缺②应该填一个能概括该句后面分析的句子,从该句后面的分析可能还不太好确定,但我们看到“其次”的后面有一句“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可知此句应该是谈阴和阳的“对立”,再结合第二个空后面的分析即可确定。空缺③应该是这一句后面分析内容的总括句。结合前一句的“对立”,再结合空后的分析,以及最后一句总结句,也可以确定,关键词应该是“统一”。

调整句子表达。当句子的功能及关键词确定后,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句子来表达。比如第一个空,根据后面的总结“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加之此处应是问句,可知此句应填“阴阳两种属性是什么关系呢”。第二个空应该填“阴和阳是对立的关系”。第三个空还要考虑前一句中的“尽管”,因此句中应有表示转折的词语,此处应填“但又是统一的”

例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东6047有优d50162c7途司89dd秀软件48fa径-abe7升34132bd3根元费科b78d高技b0ba限的3a3a网上的b86f20a3学459e术广根公慧8a46根

伦敦奥运会吴景彪丢掉了中国队计划内的举重金牌,这也让这位小伙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他的情绪立即崩溃了。面对央视摄像机,吴景彪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声:“我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在“金牌至上”的重压之下,吴景彪哭了。吴景彪的哭声表明, (1) 。“金牌至上”的背后其实还是践行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逻辑。所以,要化解运动员身上的重压, (2) :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肩膀,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鼓励,乃至一个公正的评价及待遇,学着向所有比赛参与者表达一种感激。如何对待金牌得主,如何对待那些失利者,其实这不仅仅是赛场上的事, (3) 。

第(1)空所填句子是一个总结句,内容来源于上文吴景彪泣不成声的话,其核心是社会舆论或压力(“祖国”“中国举重队”“关心我的人”“大家”),“表明”一词提示我们的思维是从现象中找本质、由特殊总结一般,答案是:“我们的参赛队员承受的压力太大”或者“我们缺少对失利者包容的舆论氛围”。这两种答案分别是从“参赛队员”和“社会舆论”两个角度作答的。

第(2)空所填句子是一个总起句,内容是对“冒号”后面句子的提领概括,需要认真分析后面的句子,归纳出关键词语:“学着”出现三次,提示我们空里要有“学着”或“学会”这样的词语;两次出现“失利者”,一次出现“所有比赛参与者”,提示我们所写的人应该是“参赛者”;再综合“给肩膀”“鼓励”“公正评价及待遇”“感激”这些词语,必须找一个词语能笼盖它们,这个词语可以是“尊重”,也可以是“包容”。综合以上分析,此空的答案是:“我们必须学会真正地尊重所有参赛选手”或者“不妨从尊重所有选手开始做起”。

第(3)空所填句子是一个总结句,内容从前面两个“如何”中得来,根据“不仅仅”这样的语言表述,通过挖掘拓展,我们得出答案如下:“更是整个社会关于成败得失的价值观的问题”或者“更关乎我们这个社会得失成败的价值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