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文综2017年复习建议

2017年01月19日 浏览:

地理

1.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对自然地理来说规律性强,应该理清地理概念,弄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人文地理,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区域地理,应抓住区域定位,从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2.强化地图、图像系统的训练与运用。

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区分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地图,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要学会用地图语言归纳分析各种图形信息,识记、理解、运用地理知识,要重视图图、图表、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关注社会热点,凸现时代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全面素质,以多元信息为载体,更加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

政治

1.夯实基础是关键。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不仅要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关键知识点也必须掌握到位,并能围绕核心知识点适度延伸发散。

2.能力提升要全面。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基本的应试方法、基本的思维、语言表达的层次性逻辑性也要加强。研读四种能力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准确、全面“获取和解读信息”。

3.关注社会时事话题。时事素材引入是政治命题的重要内容,考生必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时事话题,特别是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而且要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4.重视高考真题演练。高考真题是考生最可信的备考资料,通过演练、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研究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可以把握命题思路,掌握表述方法、提炼关键信息点。

历史

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

26题

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

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

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

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

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

30题

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

31题

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数据分析、中外比较。

对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善于追问。

32题

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训练题不出现: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

33题

特点:观点印证;教材小字内容出现。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概念教学,重视学以致用。

34题

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

35题

特点:世界经济史;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

对策:重视比较教学; 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主观题复习建议:

40题(25分)为材料分析题,通常涉及到中西方同类型事件对比

特点:小切口,深内涵;答题范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视背景、措施及影响。

对策:立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简单的知识梳理;“启示”教学方法:论从史出;一轮复习应严格控制课外材料;关于教材中的难课,并在教学上突破;关注比较教学;综合探究课应纳入教学并重点复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一般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察同学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的能力,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1题(12分)为评析题,这种题相当于一个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对策:

2012 ①提炼观点,表明态度;②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③得出结论。

2013 ①仔细分析设问;②注意图片下方说明信息;③对图片多角度解读。

2014 ①选取任一方面;②理由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注意史观运用。

2015 ①亮出观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2016 ①亮出论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45题(15分)为选修题,一般而言45-48题均为历史的选修题,四选一。目前考生大多选修的为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故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选修一的答题建议。本题15分,一般为两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第一问主要问改革的背景或措施,这一问相对简单,认真读材料,一般都能答得好;第二问基本上沿袭第一问的问题,主要问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与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积极方面:在教学中,我总结过三句话,基本上能够用得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XX矛盾,稳定了XX社会秩序,促进了XX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一般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