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
考点50:财政收入及其构成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考点51: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考点5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3.分配政策的影响:(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1)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考点5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考点54:财政支出的构成
1.经济建设支出;——主要支出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5.债务支出。
考点55: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1.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2.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考点56: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技限东的件学有599766f4途7e2b高-司软得慧公10d9网量4eb3科9812元径广升6b48高91ab优
考点57:财政与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财政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2)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3)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4)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保障社会公平。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区分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考点58: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作用: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税收
考点59:税收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考点60:税收的基本特征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内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考点61:税收的种类
1.增值税
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作用: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3500元。( 2011年9月1日起)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
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考点62:税收的作用
从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人的主要形式和工具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3.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不同的税收种类,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参见上面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考点63:纳税人和负税人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判断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是纳税人的标准: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注意: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即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考点6 4 :依法纳税
1.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3)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4)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树立纳税人意识
(1)公民要依法纳税、自觉纳税、诚信纳税。
(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