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课稿 >正文

高一历史科学的革命说课稿

2017年02月27日 浏览:

一、教学准备(包括课程标准及解读、教材和学情分析、学习目标与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教学过程(导课、新授、知识小结、板书设计、练习、作业)

三、教学后记(学习评价、教学反思)

先说一下教学准备,共五个方面:包括课程标准及解读、教材和学情分析、学习目标与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本课课标及解读: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知道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认识是对能力的要求;相对论的内容应包括广义和狭义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量子理论的内容包括普朗克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的光的量子理论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意义既有单独的影响也包括共同的影响。

第二:对教材进行分析,我从本课的地位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本课的地位:本课为必修三第六专题第一课,主要讲了理论的突破。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具有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结构:本课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一些新的研究发现,经典物理学受到挑战,也就是现代科学革命的背景;第二部分“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介绍了在物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即物理学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理论——相对论;第三部分“量子理论中的微观世界”,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另一个重大成就——量子论的诞生于发展。第四部分,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可用来作为教材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强化基础知识。

第三:对学情的分析,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学生心理特点分析: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与生活,学生逐步适应了高中段学习要求,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抽象概念能力,但仍需一个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部分学生善于追根溯源、刨根问底,为问题探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高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相对论的结论:时间膨胀(如:时钟变慢),长度缩短。但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一致,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进而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复杂的问题简洁化是必要的。高二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但往往其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了重点,思维有些散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其学法指导,当好引路人。

第四、本课教学目标 (包括三个部分知识目标;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包括:

经典物理学的创立、发展、经典物理学的权威;经典物理学的危机;相对论的提出、基本原理与重大意义;量子假说的提出、发展和意义;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共同影响

2、能力、过程与方法:

(1)了解在经典物理学危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必然性,明白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的基本观点。

(2)认识到爱因斯坦在相对论、普朗克在量子理论的形成和创立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3)结合辩证法原理,让学生领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意义,正确处理对待科学发展的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许多科学家的生平,学习他们的辛勤忘我的工作,对科学敢于质疑,大胆地猜想,尊重客观事实,探究科学真理的情怀,这些才是学生所要知道的、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如果能真正地了解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对每一个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股动力巨大的精神源泉。

升得西35ebf9b27a99司法东方科智途a63e1772f24c元c0ef7eed61df978c根件习方广上-有4e4a网学限4f0d7b66是1a183a0c公433d术优4b61技软智4752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的是我们无法有亲身体会的高速运动的世界,因此学生很难理解以致获得清楚的认识。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它,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或回避。

第五、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相对论、量子理论的内容

第六、本课采用的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运用情景导学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

3、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上是本课的第一大部分,教学准备。

第二大部分是教学过程:

东方-限4f0d7b66是1a183a0c秀科智学68ee6f75升得西35ebf9b27a99习有4e4a优4b61网件习方途a63e1772f24c慧元c0ef7eed61df978c根司法软智4752广上40a8技公433d术 首先是导课:导课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观看视频剪辑——CCTV10人物栏目“大师”专题片《现代物理之父——爱因斯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导入新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部分

设计的第一部分为:走近伟人

做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走近伟人 :展示伟人图片《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

同时提出要求:让三个学习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伟人。并请其他同学根据小组代表的介绍,归纳三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设计意图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查预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况组织能力,并且通过强调注意事项,来进行学法指导,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第二步, 运用问题探究法:展示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的材料,来反映当时经典物理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提出问题: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过程,会有终极的理论和真理吗?到了19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又出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然后作答。

设计意图:引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有助于落实本课重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七、分为导课、新授、知识小结、板书、知识导练、课后作业六部分组成。

二、探索科学的奥秘

升得西35ebf9b27a99习软智4752慧有4e4a4fa1上司法学68ee6f75件习方西广上40a8根网限4f0d7b66是1a183a0c秀元c0ef7eed61df978c根秀技优4b61途a63e1772f24c-公433d术9773988dfe8c科智高9176东方

1、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

问题导学:有人说,19世纪,经典物理学的权威与危机并存,你知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分解问题一:展示材料,并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当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

参考:当时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到了尽头。可见,人们对于牛顿力学的权威是多么的崇拜。

分解问题二: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过程,会有终极的的理论和真理吗?到了19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又出现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作答。

参考答案:显然不会。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对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已无法作出解释,经典物理学出现了危机,科学家们把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形象的比喻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一朵乌云与光的速度有关,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驱散两朵乌云需要两股力量,是哪两股呢?

设计意图:认识科学革命到来的背景,并让学生明白危机中孕育革命,明白科学无边界、无止境。

2、乌云散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公433d术9773988dfe8c司法广上40a8根科智高9176元c0ef7eed61df978c根秀途a63e1772f24c学68ee6f75技东方网软智4752升得西35ebf9b27a99习fc7a9d5cb58a-40dca190ed9c慧优4b61的智限4f0d7b66是1a183a0c秀得件习方西有4e4a4fa1上 问题探究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教师:你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哪些内容吗?

提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教师:你能否用简练的语言或大家熟悉的例子谈一下你的理解呢?

提示:运动的物质,时间、空间也会变化。时间、空间、运动、质量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