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达州人看来,成都、重庆、绵阳的名校,比达州本土的学校更具吸引力——他们愿意花重金在这些城市购房、租房,即便无法移居,也要坚持长途奔波,只为和孩子一起度过短短几个小时。他们,被称为“候鸟家长”。然而,在孩子们的眼中,放学后能够和父母待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
为改变这一现状,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心花大力气改善全市教育环境,着手打造一批以达一中为代表的精品中学,吸引达州的“候鸟家长”逐步回归,让孩子在亲情的呵护下更加健康地成长。3月4日,达一中召开“CAP/AC清北课程班学生家长会”,呼吁近200位学生家长尽量让孩子在家乡读中学。
限557570d7优公科点元9624技学-b583有广升根东途量秀慧软4b5b件司341b网
亮出口号 呼吁“候鸟家长”回归
“女儿今年就初中毕业了,我前几天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她送到成都去读高中。”达一中的学生家长唐万君说,她的女儿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一起,7岁上小学后才和父母在一起,如果15岁就将她送到外地读书,那么实际上父母只有8年整的时间可以每天陪着她。“通过反复权衡,我最后还是决定让她留在达州读高中。”
“我不想去外地读书,因为我想天天和父母在一起,我还想跳级读高中,达一中正好有这个条件。”在达一中上初二的小张(化名),是学校的“尖子生”,他打算跳过初三年级读高中。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行了“2+2+1”的学制,即读两年初中再读两年高中就可参加高考,若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还可在学校再读一年后参加第二次高考。
对于外出求学对家庭的影响,达一中校长张让文深有体会。“我邻居有个29岁的儿子,高中以后一直在外面读书,小时候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由于和父母的感情不深,他们的儿子每次回家都像是在走亲戚,来去匆匆。”张让文说,家人的感情是“陪”出来的,因此他也经常与学生家长谈心,建议他们尽可能多地陪陪孩子。
“好学校,身边读,不跑路,少投入。”已建校111周年的达一中,针对“候鸟家长”这一现象,不仅提出了要办巴蜀名校的目标,还响亮地喊出了他们的口号。“达州不缺好学校、好老师,孩子在家乡读中学,既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这对他们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张让文说。
抢抓机遇 努力打造达州名校
公技上广9d05智东术a20e8b3a件网48ba软4b5b是优b3e935e9-b583c57e1580限557570d7升根4d4f学途量秀方学有科点元9624智2d464216慧方司341b4565 2017年高考是四川省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的第一年,这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发展机遇。早在2016年4月,达州市政府就曾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市教育部门紧紧把握这次契机,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达州本地教育的信心。
2月28日,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达州一中教育质量与整体形象提升工作。郭亨孝强调,要改革激活、科学管理、强化保障、重拾辉煌,推动达州一中引领全市中等教育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
2016年来,达州市政府加大了对达一中的投入力度。为了全面改造达一中老校区,政府已投资了7000余万元;为了让达一中能够“轻装上阵”,政府化解了达一中所有债务7000余万元;为了新建、改造、扩建达一中新校区,政府又计划投入8000余万元。
创新之举 开设清北先修课程班
始建于1906年的达一中,每年都要接收从外地转回的学生50人左右。“这些学生以前大多有网瘾、早恋、逆反等问题,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不少学生都从后进生变成了优秀分子。”张让文举例说,其实孩子无论在哪里读书,都是能够培养成优秀分子的,但如果失去了家长的关爱的管理,结果却很难预料。
司341b4565有7e40是软4b5b是网48ba5424慧方43a6-b583c57e1580科点途量秀方的技上的4f8b9b6e公方广9d05智84aa件量东术a20e8b3a优b3e935e9学4800费升根4d4f学元9624智2d46421649fe术限557570d7
达一中一直坚持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狠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在2016年中考、高考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人数继续突破千人大关;统招生本科率84.3%,重本率40%;应届生重本率提升88.2%;600分以上人数45人;理尖重本率100%,文尖重本率90%。
为了办精品高中,达一中从2017年起,高中将只招收A等级以上学生。同时,将在高一年级开办CAP/AC(清北)先修课程班,计划招收2个班,开设国家课程和特色课程,突出自主招生特色,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生涯规划”,配备最强的师资力量,让这两个班实现重本率10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