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元慧网技4a5c有公b1ae3f55软司广科-cf2e79505b89件费优得限学途法升东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公b1ae3f55技4a5c4278费优得85f0科486a得件费-cf2e79505b89有途法法是升高40d8慧限上46e1东元cf98司习广学网bdeae885软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软是-cf2e79505b89公b1ae3f554e61技4a5c4278费元cf98件费有优得85f0的司习ae96211e学慧5e67秀ad89秀网bdeae88542d1东升高40d8智得97fd广心途法法是方限上46e1a326ba8e475c科486a得aca9 8、《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9、《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0. 《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东85fc广心司习ae96211e公b1ae3f554e61量2bb4科486a得aca9软是技4a5c4278费学慧5e67秀ad89秀限上46e1a326ba8e475c有4e76升高40d8智得97fd23daede9高网bdeae88542d1优得85f0的件费元cf98西心-cf2e79505b89途法法是方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13.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14.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夫大国,难测也。
16.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7.《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