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产业需求与学校教育供给不匹配,产业规模与学校规模不平衡,学生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虽然市场对会展人才需求大,但学生专业对口率低。预计今后5至10年内,部分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会‘死掉’。”日前,在北京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研讨会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许忠伟用这几句话道出了中国会展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产业规模与人才培养规模不平衡
11月在北京顺利举办的“2014APEC会议”,展会的设计、布置等环节都离不开会展业相关人才。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业有巨大的生机和潜力。
历经30余载的发展,我国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拓宽,正以20%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2013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达到4068亿元。我国会展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随着一些高校盲目开设会展专业,新世纪的会展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会展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起步时间相对较晚,2004年,会展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本专科层次大规模招收、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开始在不少高校展开。截至目前,全国有约230所高校开设会展专业,其中本科高校70多所,高职院校约160所。
公元的9e6b有广447d点司-9c3f42fd慧点技秀软bf3a限科径升途件东网6c9f优学
长期以来,我国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以高职、大专院校居多。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大体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在原国际贸易类专业基础上开设,二是在原旅游类专业基础上开设,三是在原艺术类专业基础上开设,四是在原来会展专业基础上发展。全国开设会展专业学校呈井喷式发展后,产业规模与人才培养规模不平衡现象随之出现。《2014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报告》指出,我国高校会展专业招生规模已经实现连续12年持续增长。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我国会展教育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国招收会展新生14293人,较上年增加10.2%。新生入学后,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规模达41822人,创历史最高水平。
“现在规模已超出产业的总体需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举办的展览有7283个。以这个数据推算,需要会展项目经理7000人左右。即使市场需求按15%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项目经理需求也就是1000人左右,策划与管理人才培养规模与整个产业规模仍不平衡。更何况一些高校培养的会展策划与管理毕业生质量,企业并不满意。”许忠伟发出警示。
产业需求与学校教育供给不匹配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首届即将毕业的大三生张植雅,一个月前与同学一起成功策划、组织“2014年北京市会展专业人才交流会”。通过实践,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及专业素养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不少企业向参与策划展览的学生抛出橄榄枝。
与张植雅想找对口专业不同,众多高校包括一些重点高校的不少会展专业毕业生不想找对口的职业,而是选择与会展行业不太相关的行业,这就导致了会展专业人才的严重浪费。
对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情况,许忠伟深有体会:“二外已毕业的400多名会展专业毕业生中,就业率数年来一直接近100%。由于学院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比较高,北京比较好的会展公司都有二外的毕业生,但是专业对口率跟其他重点本科高校一样不尽如人意。”
优软bf3a东9a98件a3a517d8学baa2有西升4043公4831网6c9f技秀途术根广447d点慧点科径元的9e6b费司-9c3f42fd限
北京南北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晨阳介绍,目前开设会展专业的一些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会展市场上需求的策划与管理人才不是很多,而是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实际上,大部分高校会展人才培养都侧重策划和管理,但多数毕业生并不愿意从事会展营销工作。从会展企业用人情况来看,在会展公司工作的员工有95%以上非科班出身。在宋晨阳的印象中,大部分会展公司老总都是从营销干起。他建议,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课程,让企业招到合适的毕业生。高校要立足特色,培养市场急需人才
目前,在京招收会展专业的院校有10多所,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既有本科层次高校,也有专科层次。这些院校办学水平不同、培养特点也不一样,有的突出外语优势,有的突出行业特色。
“在中国会展业的萌芽时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在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2006年正式在经贸与会展学院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许忠伟介绍,会展专业根据学院办学特色,采取“宽基础+多能力”方式,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高端会展人才。会展专业利用学院外语特色,50%以上学生通过外语专八。学生通过参加国际性志愿服务、国际大型展览会以及出国交流学习,开拓国际视野。此外,学院对会展专业学生加强实用性培养,要求到展会参加实践,根据女生多的特点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生制作会议报告、商务信函等。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院长梁露介绍,高职教育最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学院3年前新开设的,2015届学生为首届毕业生。该专业注重校企合作,“会展策划与组织”和“会展市场营销”两门课由本校专职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共同完成。本校老师重点负责理论知识的授课任务,企业老师重点负责实训和案例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由企业老师提供训练思路,进行实训示范,学校老师负责学生具体的练习和现场辅导,从而保证学生能将现场观摩和实战训练相结合。
与一些办学特色优势明显的高校相比,一些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对会展人才培养实践知之甚少;师资基本上没有会展从业经验,对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
当前会展人才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层次相对较低,学校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往往缺乏实际动手与商场实践能力,不能马上适应会展市场的竞争与挑战。经营会展业务的公司普遍表示,当前会展人才难得,特别是高层次、综合素质强的会展人才难以寻觅。
有关专家建议,不同高校会展专业培养各具特色,但今后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明确定位,依托学校资源、所在地区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做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