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名师扎堆的中学是什么样子?

2017年05月10日 浏览:

在深圳,一所办学历史不长、规模不大的中学,却有着惊人的“教师实力榜”:3名校领导均在名校工作多年,学校高级教师占比一半,正高级教师两人,省级名师工作室两个,博士、博士后4人,获评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的教师3人,位居全市基础教育系统第一位……这所“大咖”云集的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杀手锏”?未来又有哪些重大举措?日前,笔者走进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探访这所深圳教育界的“黄埔军校”,看看一所名师扎堆的中学是什么样子。

名校班底

打造未来新型学校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发展颇具传奇色彩,而在诸多背景色中,“名校”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实的前身是1989年由广东省原副省长王屏山创办的碧波中学。2005年,学校改制为公办,2008年改名为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学校改制以来,已历三任校长。其中,二实早期开拓者黄显甫校长,后出任深圳名校———深圳高级中学校长。其接任者赵立校长,于2016年调任深圳中学校长,现任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这是二实“名校渊源”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现在二实的3位校领导,都曾在深圳名校工作多年。现任校长鲁江曾在大学工作,调入深圳后,参与创建了深圳高级中学和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曾担任二高副校长。出任二实校长前,鲁江还在市教育局历练过,曾任德体卫艺处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组织人事处处长等职务。工作思路清晰,富有改革精神,行政管理经验和学校工作经验丰富。

副校长郑向东来自深圳中学,曾深度参与深中课程改革,是极具特色的深中实验体系的首任负责人,对教育有深刻独到的认知并努力践行。

与鲁江一样,二实副校长冯大学也是深圳高级中学的创校元老之一,身为特级教师的他,还是正高级数学名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在二实科研处主任林伟看来,一个专业、优秀又富有情怀的领导班子,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学校3位校领导都有很深的教育情怀,他们的办学思路清晰,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而他们的学科背景又有所不同,专业经验互补。

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成立以来,迅速摸清学校现状,并提出了新时期二实的战略发展方向———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培养引领时代的杰出公民。学校在原有的体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传媒艺术、国际教育等特色上,提出五大办学策略,打造五大书院,推动六项保障工程。这些,都体现了新班子的专业素养和引领能力。

元c57cf271a416公司途优东慧量网术fb3b件根升有软高科技-广d23a学71e3限

名师引领

高级教师占了一半

林伟现任二实科研处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作为学校两名正高级教师之一,说起二实的教师队伍,他如数家珍:全校专业教师300多人,高级教师就有150多人,占了约一半;学校有两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名博士,还是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和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开发了4门市级教师培训课程,面向全市培训教师。

在林伟看来,二实的发展正处于“厚积薄发”的重要节点。学校改制后引进一大批优秀教师,经过十来年发展,正是教育教学经验最为丰富、成熟的阶段。当前,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0岁,既有名师、骨干教师,也有年轻教师。

学校全力推进面向全体教师的“卓越教师阶梯培养行动”:针对新入职的教师和初级教师实施“起跑行动”,培养“教坛新秀”;针对中级以上教师实施“先锋行动”,培养“骨干教师”;针对高级以上教师实施“领航行动”,培养“名教师”。

现为二实副校长的正高级教师冯大学,就是“领航者”之一。冯大学此前在深圳名校———深圳高级中学工作了16年,去年1月份才到二实工作。

在深高,冯大学在课堂“减负增效”方面有深入研究,并探索出一套“独立发现式教学法”。到二实后,他一方面借助其主持的省名师工作室,邀请国内名师前来讲课、交流,另一方面则亲自给年轻教师们上示范课,把三节课内容浓缩成一节课。当然,每天听课,与老师们探讨、磨课更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1月份深圳市公布的新一期高层次专业人才名单中,来自二实的冯大学、何明志、吴兆斌名列其中。这一批公示,深圳基础教育系统认定8人,二实独占三席,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名列第一。

何明志现为二实数学科组长。据他介绍,该科组在职的29名教师中,就有正高级教师两人、特级教师两人、高级教师16人。省名师工作室两个,市名师工作室2个。“名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有d85a7b56983b软高元c57cf271a416术73f0公4675方优途bdc1方东点法限科秀85a2升网术fb3b慧量费-技司广d23a488b件根学71e3

物理名师黄正玉,潜心实验创新,其首创的“习题实验化教学”理论,不仅让二实学子念念不忘,也让学校年轻教师受益匪浅。他所指导的青年教师汤凯获第四届实验说课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李尧玉获深圳市自制教具比赛一等奖,冯雅琪在优秀实验案例展演中获全国一等奖,张付雷、庞丕石在深圳市实验说课大赛中获得市一等奖,孙美琪在深圳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等等。

博士加盟

一流人才育一流学生

从去年开始,二实校园里多了几位年轻博士的身影。他们是学校根据人才战略首批重点引进的高水平人才。陶冶博士,在南京大学本硕连读后,又到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修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空间计算分析。来二实工作前,他还曾在上市公司工作过,也曾在美国游学一年。

陶冶说,在香港读博时当助教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基础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我认为,中国已经到了需要让博士生进入基础教育的阶段了,而且一线大城市有能力吸引学历更高的人才参与到中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

带着满腔热情,以“外来者”的身份来到二实,尝试着带初一一个班的数学课,陶冶发现了教育的奥妙,也很快让一些本不起眼的学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让他信心倍增。

当然,他和其他几位博士更重要的使命,是为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入高端的科研和教学资源。目前他正负责学校城市轨道与交通规划实验室的筹建,并利用自身的学术和英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为学生寻找优质的研究、学习平台和资源。他还希望在二实打造一个“博士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给学生分享学习、科研经历,以及世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

刘玉鹏博士,是一位“学霸”,他在北京大学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后,又继续留校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受二实诚邀,去年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目前他负责筹建二实的化学创新实验室,同时也带一些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

虽然没有师范专业学习的经历,但二实优秀、友好的教师团队,专业、有效的培训体系,还是让刘玉鹏博士受益良多。接下来,他希望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做更多努力。

脱颖而出

多平台助新秀成长

不拘一格降人才,吸引博士、博士后来校任教或搞科研,对于二实这样一所中学来说,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底气和实力。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要搭建让博士们充分施展才干的平台。对于博士、高水平人才如此,对于初来乍到的教坛新秀亦是如此。被誉为深圳基础教育界“黄埔军校”的二实,不仅大咖云集,“盛产”名校长,在各种类型的教师成长上,也有非常专业、全面的支持系统和平台。

司4953件根途bdc1方习慧量费广d23a488bd5092dd4东点法得技网术fb3b升软高公4675方学71e3限上元c57cf271a416术73f0科秀85a2-5fb9a8ad47f8优秀有d85a7b56983b

年轻而漂亮的刘斯丹是二实的舞蹈老师,也是学校青春舞蹈团的创立者。今年初,青春舞蹈团的舞蹈《一抹红》从124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舞蹈节目中脱颖而出,夺得了第二届“海外桃李杯”舞蹈大赛全球总决赛最高奖项铂金奖、桃李最高荣誉奖。

在刘斯丹看来,二实一向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当前,二实初中、高中的艺术教育已纵向贯通,而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的“子项目”也横向融合,形成完整的艺术人才培养链条。同时,也为学校艺术教师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学校领导也鼓励老师们走出去,向更多优秀的专业院校、兄弟学校学习。”

二实平台多,学习成长机会多,校领导重视,名师帮扶力度大,这是诸多二实教师共同提及的特点。副校长冯大学介绍,二实在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上,崇尚“用业绩说话”,对于脱颖而出的新秀大力支持,校内有30多岁的年轻教师就评聘上了高级教师。

除此之外,学校通过推进教师梯级培养,建设“三位一体”(机制激励、搭建平台、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推行“四大工程”(全体教师提升工程、青年教师整体工程、名师培养工程、教师个人拓展工程),实施“四轮驱动”(目标驱动、管理驱动、教研驱动、机制驱动)策略,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系统等“组合拳”,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发展。

十年磨一剑,改制后的二实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目前正处在又一次腾飞的关键节点。此时,校长、教师等教育者的作用至关重要。从名校传承到名师汇聚,从博士加盟到新秀辈出,在“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的目标下,一个深圳基础教育的新高地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