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新I卷(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

2017年05月19日 浏览:

(2016年高考全国新I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网科a2b283a7司的广87def6ce东ed550908智件有公途法-fb97升秀学优慧软5b6fc514元限得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答案】 (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东ed550908智升秀-fb97有元学司的5e5fba70限得技件心途法优软5b6fc5144236慧公科a2b283a7网广87def6ce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第(2)问对缓解人口压力措施考查,通过研读材料可得到相关信息。由“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可知康有为主张向人口较少地区进行人口迁移,严复则主张兴办实业;由“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可知还有人主张晚婚晚育。对这些主张的评价的考查,则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对于这些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分开单独评价。但无论如何评价都要注意考虑到这些主张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考点定位】 古代中国的经济·清代人口增长·清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名师点睛】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围绕清代人口增长,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总结、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既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和人口政策的热点问题。这两问主要都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第(2)问的第二小问则涉及到对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这体现了当前高考长淡化教材意识,注重能力考查的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重自己相应能力的提高,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发展进一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