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行星的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行星的运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1节。本节教学既是前面《运动的描述》和《曲线运动》内容的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又能为后面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在本章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该节内容也涉及大量物理史实、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事实,可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科学情感、精神和发展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理解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并能应用。
(3)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慧广网升技途公限东量有智软学件e303ab2d优司科f1563d55-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开普楞是如何提出行星的运动定律的。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在物理1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部分,学生已学习了参考系、运动轨迹、运动快慢描述的相关知识;物理2的第六章《曲线运动》部分,已学习了圆周运动快慢描述的相关知识,说明学生已具备学习行星运动的描述的基本知识。
2.另外,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对宇宙中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已有所了解,而在数学学科中对椭圆的相关知识还未学。所以,老师要适当地复述和补充这些内容,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3.高一学生对感性材料比较感兴趣,接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高一的学生还保留一些童真,他们对本节课的图片动画等资料应该觉得有趣,所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
优升有智网得东量软44e3学2d00技限-件e303ab2d公元6f6c科f1563d55慧司是广途
三、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阅读、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文字和图片材料,理解物理含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后小结,布置作业五步完成
具体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新课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天体运动、航天飞机、航天员的图片,引出本章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教学】
1、古人对天体运动的看法及发展过程展示问题:
公463459ec8609量司是4363限习优58afbcde网得点慧学2d00有智1bddcfaa途秀的元6f6c技3eca广软44e3东量升-科f1563d55是件e303ab2d
(1)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21世纪教育网
(2)什么是“地心说”,什么是“日心说”?
(3)哪种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时间较长?
(4)两种学说争论的结果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古人认为天体做什么运动?
(2)开普勒认为行星做什么样的运动?他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哪几个方面的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具体表述是什么?
通过让学生看教材了解开普楞如何得出开普楞三大定律的,旨在培养学生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提出科学假设,再经过实验检验的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开普勒第一定律,板书定律内容,然后进行做一做: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提出问题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上另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开普勒第二定律,板书定律内容,展示问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如果一颗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近日点)和最远的位置(远日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问题并得到结论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
公463459ec8609量57c4途秀的方科f1563d55是网得点4525技3eca西习有智1bddcfaa件e303ab2d广慧aa56升学2d004943软44e3东量a4a4司是4363根限习习优58afbcde高853471178359-5065径元6f6c
?开普勒第三定律,板书定律内容,公式。给出参考资料: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径和周期的数值,供课后验证。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播放九大行星轨道运动的课件,使学生对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有一个感性认识。提出问题: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由课件展示具体内容。
【课堂训练】
通过三道例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既符合学生理解事物的逻辑顺序又加强了学生们对开普楞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五、预计教学效果: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掌握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3、培养学生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提出科学假设,再经过实验检验的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5、通过开普勒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6、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求知热情。
六、板书设计
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黑板,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课件上,主要用来教学辅助说明的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