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科慧件限c2faa7c3东途网元司得有优公技学广4f1aa872-升软
(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
(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
(3)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有司得是网abef根途476db446东-元慧心学根件4b57的限c2faa7c3升软4738广4f1aa8729136科公ab7a得量技优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威武形象。(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广4f1aa87291362b6d技慧心b6ff-优元方公ab7a得量网abef根7b3a0e28有科4d31东智4154软4738司得是学学根ba27智费件4b57的升途476db446费限c2faa7c3
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
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那么,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教师先对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作一介绍:
优广4f1aa87291362b6d4198限c2faa7c3司得是学软4738元方-938af3c1技科4d31心学根ba27智费公ab7a得量慧心b6ff2baf升途476db446费有费网abef根7b3a0e28件4b57的学东智4154
然后,教师对鲜卑族作一介绍:
☆部族与政权兴衰: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后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公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统领。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所制“角端弓”为古代有名的武器。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联盟解体。十六国时期鲜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特别是拓跋部于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余年。
☆野蛮落后的民族: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1、建立:386年 拓跋珪
-938af3c1公ab7a得量优学根ba27智费有费网abef根7b3a0e28慧心b6ff2baf科4d31心广4f1aa87291362b6d4198司得是学术软4738e4f5技元方限c2faa7c3升东智4154件4b57的学4b8c途476db446费
公元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2、迁都:398年 盛乐→平城(今山西大同,第一次迁都)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