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课稿 >正文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说课稿

2017年07月24日 浏览: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导入新课:

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

学东0ce62463网优升司软限心元6b2f1c001168件途技慧公-科学有是广 一、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本子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四民月令》中内容,使学生明白在乡村中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对于“古代商人的活动”这部分内容,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如唐代《估客乐》、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等,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整理出古代商人的活动。

在讲明清时期的会馆和商帮时,可以适当提及电视正在热播的《乔家大院》,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市”的发展

本子目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代“市”的发展。需要按照教材顺序整理出从秦代到明清“市”的发展过程。在讲述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市”的繁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商人重利轻离别

这一子目主要讲到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古代商运,以及客商的风险三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现有文字和图片资料,如《贾客行》、《琵琶行》,以及《庄居野行》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商人的奔波、艰苦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与商人生活相关名著,如施耐庵《水浒传》、冯梦龙《三言二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商业都会的崛起

主要介绍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介绍从战国到清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清《盛世滋生图》”,向学生介绍清代苏州城的商业繁荣情况。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南北朝:建康、山阴交州等著名的商业都市。

司有是途优407a限心网学技软慧科学公东0ce62463件根上元6b2f1c001168升-baf8499fbd5c广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如卞京,可以介绍《清明上河图》。

5、明清时期:南方富庶,如苏州。

教后感: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