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课稿 >正文

高一历史:《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说课稿

2017年07月24日 浏览: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②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③了解中共十五大关于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多方面收集有关苏东剧变、中共十四大、上海浦东开发、中共十五大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

②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回顾和综合,培养和提高分析认识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向的能力和动态历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慧升学软秀科有元东公97956cf4-件司8f61技限优途点网广

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中共十五大则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全面推向前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知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③引领学生建立一种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的心态,树立向伟人学习的志向和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做贡献的决心。

重点难点

重点: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五大

难点: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障碍,你认为会有哪些障碍?应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背景。

广科法-a948技网b248cc184af3优司8f61743fe451东学fa17元上软秀限55af智途点术智慧智有96d1件升公97956cf4 导入新课:

10年前,“手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到2002年底,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使用手机,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6亿户,居世界第一位。10年前,要想装一部固定电话,不但要批条子、找关系,交上几千元钱,还要等上半年,甚至一两年;现如今,不但初装费免了,而且包括农村在内,一般装机时间都在10天以内,到2002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2.14亿户,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巨大的变化是10年前无法想象的,而带来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和不断完善。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 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要敢于试验;③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十分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性质的本质区别;⑤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强调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进一步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从而使我们从长期“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明确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十四大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

①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有96d1途点术智量科法智公97956cf4量元上a721慧智方网b248cc184af3秀件-a948b3f8限55af智f90e2c8ebc84优学fa174cf8是软秀技司8f61743fe451广3c4712b7东升

(3)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十四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93年11月。

(2)内容

①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②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2、十五大

(1)召开:1997年9月,北京。

(2)内容

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意义

这些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