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此形成对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通过比较,认识历史上和今天的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讯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培养作为祖国建设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导入新课
自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以来世界交通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东方古老的中国无不感受到交通和通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教材中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与以詹天佑为代表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合影,不仅反映说明了孙中山先生对铁路交通业发展的重视,而且也说明了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摆脱落后的交通面貌,积极追逐世界的文明的姿态。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软途升习44c2科径慧优元-广网件736baf4d学公bb739d5b术b9304b25东术高术技司a373限得8cb8有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1)趋势: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以人力、机械动力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
(2)速度: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应用受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发展呈不平衡现象,城市更新显著,农村迟缓。
2.更新的表现
(1)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
(2)近现代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3)现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3.更新的原因: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不同、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时间成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快通信事业的建设步伐
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年正式办理,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软公bb739d5b术b9304b25秀元362a210c的科径-f19b限得8cb8司a37321c770c3习74a11e4d东术高术量件736baf4d升习44c2技b83c网有途优广学慧
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
时间成就
1877年丁日昌——有线电报开端
1906年无线电报创设
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
时间成就
1882年电话传入我国
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20世纪80年代后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学习网元362a210c的99f2优3ba07694途的升习44c2技b83c有东术高术量限得8cb8-f19b广b20f慧45d66117件736baf4d公bb739d5b术b9304b25秀司a37321c770c3习74a11e4d是科径方软
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固话、移动各占一半)
[小结]
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更新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答: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缩小;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