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发展史。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通过亲身感受网络,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认识这些大众传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或者上网发送一封E-mail或者撰写小习作《我与网络》,开阔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邸报》。
2.近代报刊产生:在华传教士创办。
3.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1)19世纪70年代:《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更能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报刊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业
(1)产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
司公量限b24f技网元95e6慧学广a1e1上科4dad件-东91dc学优升软有方途
(2)发展状况:①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③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
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内容向多方面扩展,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2.电影业
(1)发展阶段: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2)国产电影的发展:
①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放映“西洋影戏”。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
著名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周剑云、黎民伟、欧阳予倩、田汉等。
著名演员(明星):赵丹、朱飞(男);蝴蝶、阮玲玉(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春秋》《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
3.电视业
(1)问世时间:20世纪30年代。
(2)发展:
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出现: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中央电视台。
③地方电视台建立。
④广播电视传播网建立。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互联网发展的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广a1e1上8376慧学96cfbfc8途有方学网学件科4dad优量司公量习0edd4e56升9e59ed23点技a503b094a97b54fb高软秀术东91dc限b24f元95e6 2.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93年第一条专线正式开通后,十多年高速发展。
3.互联网分布:
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4.互联网的影响;
(1)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
(2)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4)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小结]
1.大众传媒的五大种类:报刊、电影、电视和互联网,前三者在近代旧中国兴起;后两者在新中国成立后兴起。
2.记住:几个第一。
3.比较中外发展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