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承压水 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226 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 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27 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28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229 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230 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231 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233 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34 生物循环的作用 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235 原始大气的成分 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236 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237 土壤的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38 土壤的作用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39 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40 土壤的肥力特征 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41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 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242 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43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244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 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网4bdae45b有f84b是东广8296司优-智4484点学限元公883b升方慧技件科软途
246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247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248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249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250 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
251 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252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
253 能源资源的分类 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254 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 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256 地震的构造 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257 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 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259 火山的分类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 滑坡的成因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 泥石流的成因 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 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 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
265 农业生产的特点 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66 农业的投入因素 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限升方软9e5c优有f84b是科件ad5b48f1慧西2159cd3a东元-智4484点bacd方公883b学司的网4bdae45b是c5b0f684广8296智技途
267 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 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268 农业按投入分类 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269 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270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271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272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273 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274 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75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276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77 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278 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279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80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281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282 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284 混合农业的分布地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85 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 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286 工业的投入因素 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87 工业的产出 产品和三废
288 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89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
290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
元途9cf5学心技d5f1得优软9e5c-智4484点bacd方97020ad3慧西2159cd3a东77e11eb7网4bdae45b是c5b0f684的公883b司的点科高广8296智件ad5b48f1限e2eca75bb04938e0秀径ee10升方有f84b是
291 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 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92 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 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动化,劳动力素质。
293 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
294 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295 企业增长的战略 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
296 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 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297 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 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
298 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
299 工业集聚的优势 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300 工业分散的原因 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301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①自发形成②规划形成
302 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 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
303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304 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05 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306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
307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人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场
308 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教育发达④便捷交通⑤军事订货
309 聚落的形成 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106.01
310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
软9e5c习元8778a8fa2d68科高习慧西2159cd3a司的点网4bdae45b是c5b0f684的技d5f1得-智4484点bacd方97020ad3优a81f广8296智限e2eca75bb04938e0秀径ee10东77e11eb7公883ba7a4件ad5b48f1高学心升方途9cf5有f84b是 311 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 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312 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313 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
314 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315 美国三大城市带 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
316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 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
317 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 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
318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有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19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
320 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
321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322 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323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
324 城市化的含义 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25 城市化的作用 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
326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27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
328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29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330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
331 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332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
333 亚欧大陆桥 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
334 世界主要航海线 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335 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336 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 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