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选自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节,,列第二单元的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后,是对三大圈层的提升与整合。同时,也是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做的铺垫,因为在区域地理中经常提到的因地制宜的发展就是由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不同地区景观图的差异感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
(2)识记自然带概念,理解陆地自然带形成原因;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于表现。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的分布规律,并能进行图文转换;
(2)在课堂活动中体验不同自然带的自然景观,进一步理解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尝试从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生活经验中感悟地理环境差异性无处不在,从而树立因地制宜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
限司升优秀途元网ee73东智有科公广件软-97438681技慧上学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3.重、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要以地域分异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图分析、推理、提炼结论等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并运用大量的典型的景观分布图,以图导因,根据现象提炼地理规律。教法与学法都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观察分析法、案例法、归纳演绎法等教法与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并比较五个地区典型的景观图。使学生感知到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并结合图中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行探究,提出以下问题:
(1)说出五种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
(2)分析各种植物与其所生长的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讨论回答以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做小结。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科途元限a1c9有b2c4网ee73优秀技广软方慧上升学根公9906东智-97438681件司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和土壤等五个方面;
(2)影响植被差异性的最主要原因是气候方面的水热条件差异。
【讲授新课】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通过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关于气候的知识。由不同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差异性的主要表现是自然带变化,引出自然带的概念: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
那么,自然带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通过回答式谈话法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对自然带的形成进行推理。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给出一条大约沿30°E,从赤道出发的线。让学生模拟游客,并带领学生领略各地景观,注意想象沿途景观的变化,感受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这样会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并进行设问:
(1)这种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分异的基础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总结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然后阅读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来验证和巩固规律。
通过同样的活动方法,从亚欧大陆中纬度的东海岸到内陆,设计一条模拟旅游线路,让学生自己归纳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与原因。
有b2c4b9db软方司网ee73-97438681学根优秀升科术的元广途东智限a1c9慧上技公9906ef17件
教师在对以上学生活动进行点评的基础上,展示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与自然带分布图。让学生一一对照,并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得出归纳:不同的气候类型一般对应不同的自然带,但是也有同一自然带对应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同一气候类型对应不同自然带的情况。
【过渡】刚才所总结的规律是水平方向上的,那么垂直方向上自然带有没有变化呢,如果有变化,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2、垂直地域分异
多媒体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引出垂直地域分异。让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谱的基带是什么,与其山麓所处纬度的自然带是否相同?
(2)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两座山,其垂直自然带谱是否相同,为什么?
(3)海拔相同,维度不同的两座山,其垂直自然带谱是否相同,为什么?
(4)据上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程度主要与什么有关?
教师点拨,并总结垂直地域分异的表现、分异基础与影响因素。通过课件展示归纳过程与内容。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图,体会“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转接】在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上我们发现有的自然带是不符合规律的,例如:东非高原的热带疏林草原带与附近的热带雨林带不一致;沙漠地区出现绿洲;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等。让学生讨论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体会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种非地带性的原因与主要表现地区。
慧上量件技秀广f7d7afdc软方秀46aa网ee73法-97438681学根科术的途升法公9906ef17679fdefecb053583优秀f8bbc41e494e有b2c4b9db56ba1db8东智智元是9b0d限a1c9司
【学生自评】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这些与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怎样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给出答案及解析。
【作业】绘制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与自然带分布图,并体会二者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