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上海卷(地理)-水循环

2017年07月28日 浏览:
2016年高考上海卷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11.答案

C

解析

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排水。热力环流跟大气的运动有关,与题干无关,提高地下水位才会防止海水倒灌和减缓地面沉降,排除BC,减弱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废弃物,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熟练运用水循环知识,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酸雨、地下水与海水倒灌、地面沉降的知识。

12.答案

D

解析

绿地可以增加下渗,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水循环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易错点

BC无法做到蓄水放水排除,A选项适宜农业用地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