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II卷(地理)-人口迁移

2017年08月23日 浏览: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解析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即分析封冻期时阻碍人类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障碍。由材料“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以及“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得出:海平面上升,距离长;以及材料“海峡两侧为山地”,说明地势起伏大,增加了跨越难度;从图上可知,白令海峡纬度高,气温低,白昼短,不利于出行;封冻期时,冰面路滑,徒步行走难度大等。

(2)冰期全盛时气温低,应选择气温高的夏季。理由:该地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更长;夏季生物活动频繁,沿途生物资源丰富,食物易获取。

(3)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修建工程量大、工程难度高、劳动力成本高等方面思考。工程量大方面:距离长,工程量大;水深较深,工程量大。工程难度大方面: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工程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高寒地区,一年中海平面高差变化大,对建筑材料要求高。劳动力成本方面:一年中可施工时间短,工期较长;位置偏远,人员物资运输成本和生存成本高等。

考查方向

(1)(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与区位选择

解题思路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即分析封冻期时阻碍人类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障碍。结合图文信息归纳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该地纬度高,冰期全盛时,气温低,因此气候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此外长距离还应考虑食物补给。

(3)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修建工程量大、工程难度高、劳动力成本高等方面展开思考作答。

易错点

考生容易由于遗漏要点而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