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难点之各种等值线的判读

2017年08月24日 浏览:

一、等值线类型与影响因素

等值线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高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等深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等温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等压线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等压面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等盐度线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



二、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三、重点详解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数值

①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差值。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如火山口地貌。

(2)看疏密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通视),反之为凸坡。(不通视)通视为两点间能互相看见。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坡度问题: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3)看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科元-0bd6技方司c2de8e3c软慧有网学升广件高途限公东优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4)看凸向

若一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等高线的向地势高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

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 D 处。

5 .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 E 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2、等压线的判读

1大大小小规律

两条等压线之间的闭合等压线圈,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如右图所示:1040>甲>1035   1025<乙<1030

2高低低高规律

等压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压较两侧地区高,反之偏低。

如右图所示:甲处的气压值比两侧高是高压脊;乙处的气压比两侧低为低压槽。

3气压差计算

计算两地的气压差值,可用下面的公式 :

(n-1)d≤△<(n+1)d

n为所求地之间等压线的条数,d为等压差。

上图中A、B两地的气压差:

(6+1)×2.5≤△<(6-1)×2.5

12.5≤△<17.5

4气压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如上图中的五点气压大小排列应该是:

A>B=C=E>D

有升秀限技方件高司c2de8e3c优网学慧-0bd6软广元公科bc6075a80a7f学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