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
1、历史条件:长期的议会传统
⑴1215年《大宪章》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是立宪政治的基础,是英国宪政史上永远的里程碑。
⑵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封建性),14世纪上半期,议会分成上、下两院,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上院: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院:平民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2、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1)原因
①英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形成并壮大。
②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1640年——1688年
①爆发:1640年
国王查理一世为讨伐苏格兰人民起义,于1640年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共和国建立:1649年
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
优途学根有件3f78是元是-东技智b705升b545限ebf678ab慧网根司公科9935软的4e19广
④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尽失人心。此时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自由党)和托利党(保守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
(3)成果
①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最重要的成果)
3、思想基础:霍布斯和洛克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
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曾经发生克伦威尔的执政引起内乱,又将旧王朝请回来执政一幕。在大多数英国人看来,旧王朝绝对不行,民主共和制也行不通。唯一可行的,就是改造君主制度,使它在形式上保留君主制,但在本质上要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议会民主制,以保障国会下院掌握最高的权力(立法权等)。
而这种制度的确立是议会权力日益扩大的直接结果,在“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并限制王权,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在议会的主持下相继通过一系列法案,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0b30c4da科9935软的4e19的途4fb4件3f78是根慧9491元是有技智b70547f6司32728960限ebf678ab学根术bd92优学根网根术fd2a东升b545学公48cf广
(1)时间、机构:1689年 议会(2)内容 :限制王权 ,保证议会的权力与自由 (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3)作用
①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时间:18世纪前期
(2)特点:
①选民直选议员组成下院
②下院内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
③首相组织内阁
首相:立法权、行政权,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3、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1832年议会改革
①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
②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 。
③结果:工商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发展。
(2)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①特点: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君主—国家元首、代表英国、维系英联邦
②核心: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三、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对英国:
(1)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有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
(3)结束封建专制统治,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
2、对政治制度的发展
(1)为许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模式。
(2)“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3、对世界历史进程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小结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使得议会的权力空前强大,有效地制约了王权。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民选的议会通过行使立法权,制约王权,是现代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雏形。这种代议制政治体制的建立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